吃情岁月:记忆中的杭州小笼包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5月30日10:08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阳光小雨滴 昨夜饥饿难眠,半梦半醒之间脑海中徘徊不去的美食,不是奇珍异味,也不是山猛海鲜,而是平常无奇的家常吃食——包子。 记忆中第一只包子已经模糊了,但是依然记得最快乐的一次吃包子的经历。那时我9岁,和父母一起春游,回家时路过新街口的知味观,老爸一时兴起,拽着我和妈妈去品尝杭州的美食。那时点了什么菜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我还记得那最后端上来的杭州小笼包。一个白铁的托盘上面放着三只小蒸笼,冒着腾腾的热气,蒸笼里匀称的摆着9只小小、胖胖的包子,轻轻夹起一只来沾着碟子里清透的香醋,一种混合的香气便翻腾起来。我仔细的咬了一小口,一股浓厚的汤汁就急不可待的喷涌而出了。再咬上一口,里面的馅料露了出来,薄薄的皮儿包裹着一个粉红的肉元,在那粉色的肉元中还镶嵌着一个肥嘟嘟饱满的虾仁,要知道在那个时期能吃上鱼虾是多么的不容易呀!虽然老妈一直心疼的说:“好贵、好贵”,但那时的满足与快乐成了我儿时记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后来,我也曾数次光顾知味观,但不知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改善,肚子里油水增多,还是因为那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已经长大,我怎么也找不回当年那种惊艳、赞叹的感觉了。记得自己后来变得越来越实际,开始得意西四包子铺的那种油厚、斤两足的大包子了。西四包子铺应该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小小的一个门脸,里面只能摆得下几张桌子。每天,无数的老北京人早早的就光顾他家了,要上一碟包子,就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炒肝,那厚实的味道能驱走北京严冬和早春的酷寒,带来一天的满足。他家的包子要趁着刚出锅的热气,在包子中的油还没有把皮儿浸透的时候吃,咬上一大口,满嘴的肉香,肚子里的饿鬼立刻就缴械投降了。虽然他家的包子有好几种馅料的,但是老主顾还是比较喜欢猪肉和三鲜的,也许人们真正在意的不是包子馅料的味道,而是那种老字号、老朋友的感觉。 如果说起包子馅料的丰富多彩,我认为应该是天津饭店的陈傻子包子。原本自从我吃过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之后,实在对天津的包子没有什么好感了,但是一次在合作公司的朋友的极力推荐下还是光顾了一次位于和平里的天津饭店。他家的包子有十几种馅料,但是最值得称赞的是不仅价格合理,而且最重要的是各种馅料的味道各有千秋,不象在西四包子铺的包子,无论是什么馅料的,好象都有一个共同的味道:油厚、肉味浓。也不象狗不理的天津包子一样:皮像被子面很有硬度,馅像隔夜的,不仅少而且没有鲜度。陈傻子的包子各种馅料都不尽相同,每种馅料都能突出各自独有的香气,鸭肉的有鸭的浓鲜、扁豆的有菜的清气、海参的有海洋的爽嫩……而且包子皮儿十分的松软柔嫩,简直可以达到入口即化的程度。当时我一兴奋,立刻又点了五六种馅的包子带走,最后结帐时才用了二十几个大洋,真是物美价廉呀!如果要说有什么不足的,那就是在他家吃包子你要有耐心,因为他家的包子都是现点现做的,所以需要等上半个多小时才能吃上嘴,正是好饭不怕晚了。 说起等包子,我还记得上学的时候,因为痛恨食堂的饭菜,所以总是各处搜寻廉价的美食,后来发现在学校门口的安乐居的包子比较既能满足我的嘴,又能照顾我的口袋。安乐居的包子只有三种馅的:猪肉、三丁和霉菜。其中三丁的最贵,我总是在决定好好犒赏自己的时候才舍得买上几个吃吃。安乐居的三丁包很“人如其名”,里面清清楚楚的是三种丁:肉丁、笋丁和香菇丁,而且各种丁的味道决不混合,各成体系,使我深觉其难度。不过,对那时的穷学生来说,这几个包子就可以保持几天快乐而幸福的心情了,所以我的印象至今都很深。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