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那是我离别了七年的故乡(上)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5月15日10:31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hps35欢迎 网友投稿

  母亲在春节后随打工的堂兄来到我这里还不到两个月,因言语不通,饮食习惯也大不相同,急着要回去,我也有快七年没有回去过了,小村子过去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虽历历在目,可不知现在会是怎样。好容易等到了5.1,租了朋友的一台小客货,装上老母的一应物品和两台已换代闲置的家电早早出发,傍晚便回到了这鸡鸣狗吠的小村子。

  位于湘中双峰县的家五年前已重建,是父亲与弟弟自己烧好砖又请人帮忙修建的二层楼房,在离老屋300多米而地势更高的山脚下,用材、

装修比较时新而形式结构却是传统的,初见时怎么也无法和我脑子里家的印象联系起来,说不清是不伦不类还是进步了,不过在这里讲究的是实用和攀比,没有太多的人会去追求外在的协调与美观。

  得知母亲回来了,四邻八舍都过来看望这出了远门的老邻舍,七嘴八舌的问这问那,年长者还要叫着我的小名捎带夸上一句。母亲满心欢喜地从还未来得及收拾的包里掏出糖果分给大家,我也拿着香烟不分男女老少一一递过去,大家亦不管会不会吸都点头接着。最后来的是我高中同学秋莲,自毕业后虽然很少见面,我们还是都一眼就认出来了对方,同母亲打过招呼后她便转向我轻轻的问好,在这满堂的土语方言中稍显生涩,伸出手去握住她那欲伸还不太习惯伸出的手,却感觉不到这是一只女性的手,家庭的重担和生活的磨难在她的手上、脸上留下了太深的印痕,望着她那坚强而又有点悲伤的眼神,很难相信这就是当年我们班上那位柔言细语还有点清高的“白莲花”。在人众声杂中,并未多言她就要回去,走前告诉我:“四哥希望你有空到家陪他聊聊。”当然四哥该知道我是肯定会去看他的,更多的应是秋莲自己的心思了。

  “四哥”其实是老邻居王家的老四,自打我记事起就一直这么叫他,因为上学时岁数比较小,四哥虽长我三岁却只高一个年级,初中、高中是他领着我们早出晚归,每天走十几里的山路到镇上的中学去上学,我象自己的亲哥哥一样依靠和信赖着他,而四哥也一直承担着兄长的责任,刮风下雨什么的都护着我。苦读十多年他因没有考上大学终于未能走出这山门,毕业两年后与秋莲结婚,并生了一个儿子,日子过得平静而幸福。六年前外出贩卖柑桔,遭遇车祸让翻过来的卡车车厢板压断双腿,被人救起后虽保住了性命,但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从此一家的重担就落在了秋莲一个弱女子肩上。

  第二天上午我用一个带轮的行礼托架拉着带回来的一台旧电视,来到还在老屋的四哥家,四哥坐在一个铺着棉垫用轴承当轮子的滑板上,是靠手撑着小方凳在屋里移动的,正在炉灶前用树枝干叶生火炖着一大一小前后两锅东西,柴火映得他满脸通红,方凳上还放着一本没有封皮的杂志。灶屋内有碗柜、竹凉床、饭桌、几把竹椅子,锅架上架着大大小小的四、五个铁锅铝缸,饭桌中央一个纱罩罩着一些碗碟,所有的家具都旧得发黑。我进屋就喊:“四哥,做饭呀。”四哥见是我显得十分高兴,“哎,也煮猪食哩,前膛是猪食后膛是饭。七、八年了吧你可算又回来了,快坐快坐!”一边答话一边用手拍去溅落在身上的白色柴火灰烬,用小凳划船似的滑了过来。看到他这个样子,我不禁鼻子发酸心里好一阵难受,命运为什么要这么不公平的对待我的四哥呢?拉过一条挂在铁丝上的毛巾为他掸去没拍干净的柴灰,抱起来坐到饭桌旁的一把竹椅上,我在对面坐下。四哥看看托架上的电视认真地对我说:“你把这么好的电视拿来干什么?以后也不用再给这给那的了,我们日子不是还过的去吗。”“哎哎,跟我还要来这一套干什么呀,这是旧的,算是借给你用行吧。”自他致残后,我每年都要通过父母送他点钱物,虽说对他们目前的困境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也算是我尽了一点兄弟、同学的情份。

  “来喝酒,秋莲一早就准备了的,只是没好饵子(方言:下酒菜)。”他揭去桌上的纱罩,里面有两个小磁碗、一铁壶酒、一碟炒花生、一碟油炸红署条,喝着粘嘴的甜糯米酒,我们从他的身体开始,聊到了秋莲,聊到了他们的儿子,又聊到了邻居还有农民。四哥靠着两方小凳一个滑板尽可能干着力所能及的家务,外边三亩水田和一些菜地平时全靠秋莲一人耕作,只有在收割时找几个亲邻帮一两天活,家里还养着六条猪,好在十一岁的儿子在上学之余已能帮着干点碎活了。时下种粮、养猪挣钱不多,乡村的年青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尽管打工挣钱并不容易,但能吃苦耐劳的农民工什么活都干,一年打工挣的钱也相当于在家种田两三年的收入,因此家境不好的孩子多数是初中刚毕业就背着被褥走进了滚滚的民工潮,四哥盼着儿子过三四年也能去打工,到那时家里就会慢慢好起来的。

  记得央视的记者在西部访问过一位放羊娃--“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希望我的乡亲们不要走上“打工、挣钱、娶媳妇、生娃、打工”的“新西部”生活模式。中午一点秋莲才带领儿子光着脚从水田里回来,正是插秧的农忙时节,他们午餐只有辣酱、泡菜拌着大米饭,吃完还要去的。我也该回去吃饭了,秋莲送出门外,“这个家真是苦了你了,自己还要多多保重!”我说着话时见她眼睛分明已经发湿,如此的境况中,她会有多少的辛酸和委屈啊,可是又能向谁去哭诉呢?我不知道自己能为秋莲、四哥和乡亲们做点什么,又该做点什么。

  背靠鸡公山的老屋,是一处清朝末年修建的典型的湖南东中部民居,外表是青砖墙、小青瓦,屋脊、屋檐、门脸、窗楣配以砖雕或瓦砌的装饰,内部间墙和后墙有的是用“春泥”(水稻田里的泥土,不易碎裂)制成的土砖垒砌,多数房间是两层,一层用青砖或青石板铺地,二层都是杉木地板。整个庄子的中央是厅屋,分前厅和后厅,前厅放着木风车、竹编推碾、石磨等公用器物,外面厅廊上还有两个石臼,逢年过节打糍粑用的;后厅是供奉先祖、神佛灵位和婚丧典庆的场所,两厅之间有一天井,以便采光和排水,过去这里住着的六个姓氏共八户人家都共用这一个厅屋。

  按住户的多少两边各有数栋厢房,厢房之间也隔有天井并有走廊相通。最南边的这栋厢房就是我生活了十七年多的旧居,房子有青条石砌成的石坑屋基,石坑依地势从高到低,爬满了四季常绿的小藤蔓。三四月间,田地里的油菜、白菜花开得一片金黄,引来群群蜂虫,早晚或阴雨天气,野蜂钻入外墙砖上的一些小洞内,我们就用草杆把野蜂轻轻的夹出来装在纸盒里,当是养蜜蜂。北边厢房外有一个小作坊--染坊,祖辈们用手拉织布机把苎麻纤维织成蚊帐布,把手摇纺车纺出的棉纱织成棉布,再在染坊里把蚊帐布、棉布染成兰、青、黑等颜色后再做成衣服和蚊帐或拿出去卖。我出生后见过有织蚊帐布、棉布的,但都不再染色,废弃的染坊就成了我们的游乐场,捉迷藏、跳房子、钉地洞等等尽在此为。

  老屋前面一块平地称为屋场,南北两条石板铺成的小路联通外面的世界,石板中间被独轮手推车磨出一条凹槽;再往前有一口水井和一个长着荷叶莲花的水塘,水塘边是一些零星的棕榈树和两堆丛竹,外围是大小五座山包围之中的一丘丘水田。屋场主要是用来晒稻谷、大豆等粮物的,夏夜这里也是我们休闲聚会的广场,乡邻们搬来竹椅、凉床到场上纳凉,大人们拉家常聊天,小孩则追逐着满天飞舞的萤火虫嬉戏,偶或有不小心跌入水塘的,大点的孩子会勇敢的跳下去救人,回来后被各自的父母打骂一顿,哭着散去,第二天这一切不快已忘得一干二净,依旧的热闹、依旧的欢快。

  老屋后边有一个六亩左右的果园,外面有“界基”(用来划分地界的土垅)和山崖围着,界基上长着茂密的荆棘把果园封闭着。园内一户一块,就在自己家的屋后,种着杨梅、枇杷、无花果、桃、李、柚子等十多种果树,从最早五月成熟的枇杷、杨梅到最晚十月成熟的柚子,一直鲜果不断,家家互通有无。有时约上要好的同学到家里来玩,便从自已家的后门进园,偷来各家的熟果招侍,要是让大人们看见了还要让同学装上一书包带回去。如今果园依旧,而与四哥一起还住在老屋的只有三户人家了,其他的或搬到别的地方另建了新宅,或离开山村进城了。有两家的老屋已经拆除,使老庄子露出两个缺口,在整体上已经没有了昔日的风采。只有果园上边的那片竹林越长越翠,范围也有过去两三个那么大了,几乎要占领半个山坡。

  下午父亲把家里的那条老水牛从牛圈里赶出来时,我获得了放牛的差使。水牛出生后还走不稳路时我就放过,虽然母牛早已不在了,而它似乎还认识老朋友,牵起牛绳就乖乖的跟着走。来到鸡公山南侧的小河旁,把牛绳挂上牛角再搭在牛背上,任它自己吃草去。河岸边的野玫瑰、金银花散发出淡淡的香味,我找到了一丛红透了的“pao”(一种带刺的灌木,果实象草莓但个小,不知道叫什么),清香酸甜的比草莓要好吃。沿河两岸是最好的牧牛场,可今天来的只有我一个,别人家的牛正在忙着拉犁,而这条老牛却已经无田可耕,养过十多年也不忍心杀掉,父亲正准备把它卖给牛贩子。河中的一个孤岛是儿时放牛最常去的地方,骑在牛背上用竹条抽打牛屁股,游到岛上后可以放心的跟小伙伴们玩,不用担心牛会吃了地里的庄稼。

  那是我离别了七年的故乡(下)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拜山节 布柳河畔的三月三(二) (2003/05/14 11:05)
拜山节 布柳河畔的三月三(一) (2003/05/14 11:01)
梵净山 八千台阶我蹒跚而上 (2003/05/14 10:42)
微风轻拂温馨浪漫的海参崴 (2003/05/14 10:29)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