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哥食话:情系酸辣岐山哨子面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5月15日10:23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深圳文哥 坐在楼上,刚打了几通电话,好端端的,忽然下起大雨来,望出去公园里一派清绿迷濛,雨声成阵。正午刚从这里走过去又走回来,去韩记吃了一碗岐山哨子面,至今尚在回味,不如就闲聊几句吧。 去年有个朋友自驾车旅行回来,向我吹嘘过陕西的“口水面”,他说经过陕西的岐山时,不少农户就在家里开餐馆,专门卖一种口水面。进门交十块钱,就让到人家的炕上,先上二个凉菜,喝点啤酒,然后就是一小碗一小碗的口水面,好吃到极点,一碗里只有几口,吃完了再把汤倒回锅里,重新盛了面来,直到吃饱为止。 为什么好吃?老乡说,是因为汤里掺了百家的口水。噢,这跟正宗的老汤羊肉泡做法一样,听说过的。问起在什么位置?回答是陕西的岐山,就是周文王的那个岐山。呵,那不是岐山哨子面嘛。 说起岐山哨子面,不由想起贾平凹的六字口诀:酸、辣、光、汪、劲。还有一个什么来着?总之,相当的杂揉。酸和辣,是陕西面食的总体方向,犹如四川的麻和辣,老西儿们的口味大俗大雅,重得很;汪可能是指油重吧?看起来油汪汪的,一个是香,一个耐饥――当然这是前辈的标准了;光和劲肯定是指面了,看起来光滑,嚼起来劲道,这不同于长江以北,有些地方是标榜“烂面”的。 至于汤,以前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口水汤的传说听起来令人好奇,细想一番,至少是不卫生,或者是奸商的伎俩,只是不想把剩汤倒掉,搞出这样一个名堂骗老百姓。 前几日在网上介绍岐山哨子面,有朋友告诉我巴登街有一家也不错,这一家刚开张的时候是一个简陋的大棚子,常有陕西的文人相聚,手艺还行。后来房东准备拆楼重建,停业前一阵水准大降,扫兴了两回再不想去了。如今重新开业,装修得好了一点,价格跟以前差不多,只是稠酒涨价了。专门要了一碗岐山哨子面,很快就上来了,很大的一碗,猛一看红黄绿黑白相间,挺招人待见的。大面积的红是汤,肉丁,还有胡萝卜丁,黄是蛋皮丝和土豆丁,绿的是生菜叶,黑的是木耳,白的自然是面。视觉上很符合贾氏口诀,吃起来全身冒着热汗,空调也不管用了。唯一遗憾的,是面还不够劲,没有手工的味道。 相比而言,华强北那边的两家陕西馆子,老的那家也是这种风格,只是没舍得放这么多的哨子(就是浇头),面的份量也略少一点;新开的那家面真的是好,非常有嚼头,味道没那么霸道,但是说实话浇头则少得多,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好吃”,而巴登街那家是“刺激”或“过瘾”。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