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榆林古城 领略迥异的西北风情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5月12日10:06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绿茶飘香0113欢迎 网友投稿

  三月的江南正是很好的天气,户外的空气里透出的是春的气息,草地里,枝头上换出的新绿正在预示着又一轮莺飞燕舞的开始。

  得知要去陕北是在三月的一个午后,第一站要去的便是地处大漠边陲,被誉为塞上明珠的榆林。

  其实不论是在什么季节,能有机会去领略与江南迥异的西北风情,都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

  火车从西安到榆林大约需要十五个小时,除了一路的丘陵、沟壑以外,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沿着无定河在河谷里穿行。无定河没有固定的河道,混黄的河水随着水势的涨落在河滩上漫过,不时可以看到一大块、一大块的冰棱浮出水面,随波远去。

  无定河是黄河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白于山北麓,呈“几”字形流经榆林、延安,到清涧后汇入黄河。陕北的县城大多傍无定河而建,无定河水滋润着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的同时也默默地养育着世代居住在此的人们。

  可能是由于地势的原因,和其他地方比起来,这里的火车走的很慢,不过正好可以一饱眼福,看一路的边塞风光。到榆林已近中午,出发之前看过一些介绍榆林的资料,榆林“北瞰河套、南蔽三秦”是明代塞北军事重镇之一,而榆林老城的残城墙和城北的明代

长城(当地人称之为“边墙”)是我们此行的目标所在。

  榆林城背靠东山,西临榆溪河,以南北走向的“大街”为中轴线,呈狭长的刀币状。大街青砖铺地,两旁有很多临街的店铺,多为砖木结构的老式瓦房。店铺的内容以文物和书画居多,在榆林文化馆我们还找到了许多反映陕北风俗的民间剪纸,并在那里笼着火炉盘桓了很长时间。大街两侧还可以看到一些的明清时期建筑,不经意走进一处宅院,就可能发现是一栋保存完好的老屋。据称这里以前是“六楼骑街”,但除了经过民国时建的钟楼以外,没能看到其他的牌楼,并且感觉也并不是很有特色。

  榆林的老城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基本上还处于自然的状态。不过不少经历告诉我经过“重修”以后出来的东西往往是不伦不类的时代产物,站在东城墙上可以俯瞰榆林城,远眺榆溪河。城里、城外的落差很大,城内地势很低而城外较高,估计是由于城墙依山势而建的缘故。在长年的风沙侵袭下,城外裸露的地面被覆上了一层厚厚的沙土,看来这里沙化已经比较严重了。由于年久失修,老城墙很多地方已经坍塌,绝大部分的墙体面砖已经剥落,露出了夯实的黄土,向人们诉说着战争的沧桑和岁月的流逝。由于榆林城地处当时守卫北疆的最前沿,出于防御的需要,每个城门都建有坚固的箭楼和瓮城,至今仍保留得比较完整。

  一路走去,城墙有好几处断开的地方,但我和朋友L二人仍可以沿着残缺的城墙一直向北。从地图上看陕北长城线上著名的镇北台就在大街的延伸线上,我们决定步行到镇北台。午后的太阳很好,离开城区后,我们开始在一片柏树林间穿行。这里的树长得都很高,阳光穿过叶子洒向我们脚下这条罕有人迹的小径,树叶伴着我们的脚步在风中发出轻轻的哗哗声。我们臆测这里曾经是当年的运兵便道,私下揣度着从这条道上匆匆而过的将军或是士兵会想些什么,当然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可能是除了行军他们根本就顾不上想些别的什么。

  当所谓的便道走到尽头时,前面没有了路,在我们前面展开的的正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貌,很少有树,满眼都是几乎全部裸露的黄土地,一个接着一个的土坡上稀稀拉拉地附着几颗骆驼刺和其他的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枯草。这是我第三次见到骆驼刺了,前二次分别是在敦煌到柳原的戈壁滩和甘肃民勤的腾格里沙漠边缘,只有骆驼刺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可以在沙地里倔强地生长,但愿这不是榆林沙化越来越严重的佐证。

  继续向北,我们开始置身于黄土高坡的沟沟壑壑,已经可以看到正前方矗立的一个高台了,拿出地图比划一番,应该就是镇北台了。正是这看上去不远的距离后来让我们吃了不少的苦,“路”变得越来越难走,脚下不时出现深达十几米被雨水冲刷出来的土沟,地面表层的土很松,走在上面人必须十分小心,以免不留神滑到沟底。有时想跨过不宽的土沟,脚上刚一使力人就已经开始下滑,如此几次后,遇上这种情况只好老老实实地绕行。因为我们是循着方向在野地里行走,等我们花了近三个小时到达镇北台时,除了一身的黄土外,手上也划了好几条口子。

  到了近前,镇北台显得高大而威武,不愧是万里长城线上第一墩台。虽然一向对重修后的建筑有抵触情绪,但还是上到了墩台的最高处。台顶约有十米见方,寒冷的朔风刮得人几乎站脚不住,四下里望去,方圆数十里尽收眼底。能看到我们专门来寻的残长城,从镇北台脚下向东西分开,在绵延不绝的黄土坡的衬托下蜿蜒蛇行远去,不绝于线。始建于明代的残陕北长城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剥蚀后,已经卸下历史的重负和御敌的盔甲,回归了黄土地的真本色。

  镇北台的北侧有一座四方的城池,称为“款贡城”,是明嘉靖年间,为缓和日趋紧张的蒙汉民族关系,开放蒙汉互市而建。从残余城墙的规模来看称之为“城”是有点夸张了,确切的讲这里更象是一个边境线上的骡马交易市场。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榆林城北的另一个有名的去处红石峡就在镇北台的东面不远处,我们沿着残长城向东继续前进。离开镇北台后,长城线上所遇到的墩台(古烽火台)大多没有被修复,立在土坡上二米多高的夯土台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棱角分明,在夕阳里透出几分孤寂。

  红石峡地势险要,有不少磨崖石刻留在二侧的石壁。关于红石峡,有二句诗写得很是传神“两山重合忽中断,天辟重关相对雄”,“此地不堪长北望,寒沙横断暮云秋”。

  榆溪河穿峡而出,水势湍急,顺着榆溪河畔我们步行回到城里。沿河两岸是一路的沙柳林,沙柳在榆林防风固沙工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联想到在来时的火车上看到一篇报道说近几年国家在榆林风沙防治的投入越来越少,不知道十几年后再来这里会是什么样……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大理文笔塔 巧夺天工的点睛之笔 (2003/05/08 10:01)
英格兰湖区 地灵人杰风景如画 (2003/05/08 10:18)
惊心之旅 夜走清澈的布柳河 (2003/05/08 09:56)
千岛湖 我与春天有个约会 (2003/05/08 09:48)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