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论吃:吃的不光是菜名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5月09日10:23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胡元骏 饮食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比如我们熟知的红楼宴、孔俯宴、满汉全席,还有诸如饺子、月饼、元宵、粽子等等吃食的历史典故与传说。这至少说明一点,无论是我们在吃当中忽略掉的,还是在寻找美味的过程中没有原由的对过往一刻的铭记,其实都是有一种文化的潜意识在脑海里与你并存的,而且这种并存的概念是无需你承认的。 至于家长里短、油盐酱醋、一日三餐,不管你将吃摆在一个什么位置,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如果说要把吃提升一个高度的话,那么文化这个具有品位性的东西多少会对你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是一个有效的促进。 如今,许多中高档酒楼都在打文化牌,我看这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已经不愁温饱的我们,在对待吃的上面就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创意;比如环境;比如意识;比如器皿;比如素质等等,这对餐饮业的管理者与厨师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归根结底,好吃是一个大前提,然后再谈文化,打着文化招牌,菜品却不伦不类的连咸淡味都整不明白,那就是弄巧成拙了。 我很欣赏香港厨师在美食与文化结合点上的一个小创意----给菜起“花名”(有寓意的菜名),这种借菜品的谐音、形状等所起出来的菜名,相对于爱听吉利话的国人来说,无疑是点睛之笔,我看几乎可以称它为“菜名赏析”了。试举一款贺年新春发财宴:珠玉满堂(当红乳猪全体)、发财好事(发菜蚝豉海鲜)、钻石绕金龙(脆奶拼虾丸)、大展宏图翅(鱼翅)、富贵金宝(海参鲍片)、金鸡报喜(当红炸仔鸡)、游龙照福星(清蒸东星班)、春回大地(竹荪扒时蔬)、太极鸳鸯饭(炒饭)、长春生面(上汤面)、百花鲜果(果盘),括号里的为原菜名。如此一桌生动美味的菜肴你不动心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就算财力有限吃它不起,光看菜名也是值得回味一番的,再说我们尽可以发挥想象力,取长补短、借鉴过来一用,拿那些吃的起的菜做试验田呀。在家里给父母露上一小手的同时,起个响当当的菜名,就权当是给未来的儿子起名字的一个预演了,这想法不错吧? 然而,借鉴是不能乱来的,前些日子看过一篇报道,说是一位顾客到饭馆吃饭,服务员拿过菜谱,菜名全是好听的“花名”,后面也没有注解,服务员也没有解释,加上这顾客也不爱说话,看菜价都挺高的,于是就点了一个最便宜“爆炒红根”,15元,端上来一看,就是一盘炒胡萝卜丝,给那客人气的,放下筷子就给告到消协去了。这件事的孰是孰非我不想评论,只是想说在追寻美食文化的过程中,别把别人看得都没文化,也别让人感觉自己是假装有文化,足矣! 那位客人挺理智的,要是换了我早掀桌子了,我没文化我怕谁呀!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