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吃情厦门 吴再添VS黄则和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5月08日10:53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深圳文哥

  中山路在鼓浪屿的对面,乘船回到轮渡,再过一条马路就是了。

  这是一条典型的闽式骑楼建筑的街道,两边的店铺全在骑楼里面,逛街不用怕下雨。

  厦门最有名的小吃店“黄则和花生汤”,就在中山路口不远处。一条街上的灯都已燃起,从海风里走过来,黄则和让人温暖。店面不大,但有架空的半层二楼,比之杭州知味观或无锡王兴记要小得多。麦当劳的地砖,全部是快餐桌椅,西边是一排开放式档口,分别是花生汤档、面档、包档和油炸档。

  先买了二杯花生汤,一碟海蛎煎,一个蛎饼,一个烧肉棕。花生汤是花生去皮后小火熬制的,看上去象淡淡的牛奶,漂着细碎的花生粒,有浓浓的花生味,只是太甜了一点。烧肉棕还是不错的,有香菇、栗子、虾米和肥猪肉,不过比之五芳斋之鲜肉棕还是有差距的,但是醮料别具一格,沙茶酱,这种佐料是福建人普遍使用的。

  第一次吃福建人的海蛎煎,感觉比潮州的蚝仔烙要好一点,因为加了不少青蒜末,鸡蛋没有打得很匀,黄白分明,吃起来反而没有油腻感,而且他们用了番茄沙司掺了芥末的醮料,增加了几分清甜。

  海蛎饼,开开在美文《破蛎杂事》中有描绘:“米浆磨成,盛在一大铁盆或瓦缸中。将海蛎肉、猪瘦肉、小葱、韭菜(也有用白菜或紫菜)调成馅。浆和馅分列油锅两侧,油锅上架一密眼铁架,炸制蛎饼的人,左右各握一特制长柄瓢勺,左勺勺浆将右勺勺底铺满,铺上馅,再盖上米浆,伸右勺入沸油锅,炸至金黄,捞起放在铁架。”

  事实很无情,想象中“红日出海”般的

美食,其实是黑乎乎的一垞面中包着几只蛎,好油腻,因为大而难炸得透。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油大的东西,再有名也只能是饥饿年代的美味,现代人的胃承受不起。

  据说中国最美的四大校园是武大、南大、中大和厦大,南大我去过了,甚好;中大我生活了三年,知道其前身是华南植物园;武大闻名已久,还未瞻仰;厦大建在海滨,与环岛路相接,与南普陀相邻,看来是不容错过。

  第二天一早奔赴厦大,结果看到一个跟深圳大学差不多的园子,浪费了半天时间。原计划是在厦大门口的美食街吃午餐,关于此街,旅游书上、网络上都浪费了不少口水,我们来回走完一遍之后,感觉莫名其妙:只有二三间小吃店夹杂在服装、音像店之中,美食二字何来?我不遗余力地寻找网上传说的“南海渔村”,未果。最后有人指着一间“朱辉阁”说:那就是。奇怪,一个大排档而已。

  后来,太太饿了,在“厦大海鲜酒楼”勉强吃了一餐,此店较黑。

  带着不如意,来到了环岛路上。这是一条若干公里长的海边风光带。如橙子所言,厦门的沙滩比深圳好得多,大小梅沙分别只是一个湾而已,而环岛路上似乎随处可以下水,随处可以休憩。从胡里山炮台租了一辆双人自行车,沿着海滨的自行车道漫游,冬天人很少,海风吹过来,海面波光淋漓,心柔柔地舒畅。

  一直骑,前面是国展中心,又掉头回来,累得直喘气。路边有几处海鲜大排档,就建在沙滩上,用竹棚搭着雅致的茶座,海鲜就在一条长案板上陈列着,门类齐全,只是价格并不便宜。

  坚持在厦大吃饭的太太,这会儿有点后悔:“早知道在这里吃多好呵!”

  我安慰:“也难说,这类地方谁知道黑不黑呢?”

  她反问:“你觉得刚才厦大还不够黑吗?”

  女人就是这样。

  还了自行车,我们坐在旁边小吃店里,点了一碗莆田卤面,一碗花甲汤。

  这是当地村民开的小店,主要卖些简单的快餐和面食。我原本要的是海蛎汤,后来想改成花甲汤,但我大叫“花甲汤”的时候,店里小姑娘呈献茫然之态――本地人叫花蛤,我跑进厨房指着花甲,她觉得好笑得不行。这时,我看见一个中年妇女正在切一大盆刚卤好的五花肉,很不错的样子。我说:“五花肉切二元钱的。”她指着盆子问:“是不是这个?”又大笑:“这明明是三层肉哎。”

  花蛤汤先来了,好家伙,够八个喝的。有点紫菜,有点豆腐,还算鲜。莆田卤面,也够四个人吃的,没什么特色,相当于北方的海鲜“懒锅面”――炒点葱花,加水煮面,再汆进些花甲、海蛎子等的贝类,很清淡的,想不出为什么叫“卤面”?那二元钱的很漂亮的卤肉,在广东差不多当半例来卖了。

  结账,小姑娘说:“11元钱,收你10元吧。”

  虽然一直忍着,还是不由说了声:“便宜。”

  晚上,我们又坐在了黄则和店里。

  十分钟前,在附近一条街上我们问路,一个腰弯成90度的老太太给我们指示了方向。当我站在黄则和花生档前时,忽然发现那位老太太居然排在我的前面,以她的步幅和频率堪称奇迹。

  又吃花生汤,还有沙茶面,红曲龟。

  在福建的小吃中,沙茶面的号召力可能是最大的。以前深圳振华路上曾出现过一个厦门小吃店,我专门吃过沙茶面,印象中没有丝毫特色,小店很快也倒闭了。在我的想象中,沙茶面应该是一种味道非常特殊而且浓郁的面,与所有的面都不同。然而,直到我在厦门吃了几回沙茶面后,终于才明白,沙茶面不过如此,即使正宗也不过是一碗味道普通之极的家常面。观黄则和之沙茶面,把面在一锅微红的汤里烫一下,汆一点鱿鱼须和瘦肉,捞在碗里,浇点红汤――这就是所谓沙茶汤了,至于沙茶是什么味道,我真吃不出来。

  红曲龟,这个名字起得好,是漳州小吃,其实就是红黑色的糯米里面包了一点甜馅,天下的糕团都一样,只是形状和颜色各有不同。

  这时,我已经开始对福建的小吃感到遗憾了,真的,比我想象中差得较远。

  但当时我没想到,其实厦门小吃是福建最好的了。

  黄则和还有专门的糕点柜,其馅饼,应该是厦门最好的,绿豆馅去了皮,黄黄的,软软的,微甜。我买了一盒叫作“米老鼠”的东西,外表是一层糯米皮儿,象个小白老鼠,咬开里面是鹅黄色的甜馅,不知何物,甜而不腻,感觉与冰皮月饼有相似之处,但远胜之。大家如果见到了就买,不必犹豫。

  我们在中山路上游荡,这条街上最多的是运动休闲时装店,稍有特色的是一条狭窄的女人街,一个杂乱无章的夜市。东头有黄则和,西头有新南轩,都是小吃店,新南轩二楼还是酒楼,楼下则是快餐店式的小吃卖场,基本上不值一提。

  有一种说法,黄则和是外地人吃的,本地人吃吴再添。这样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站在吴再添小吃店的门口,发觉象上海某个由居委会的大妈们办的街道饮食店,四门大敞,一览无遗,屋里基本上是四口大锅的格局:一口大锅卖鱼丸汤、海鲜面之类,二口大锅卖沙茶面、拌面、扁食之类,三口大锅卖的是冬粉鸭,四口大锅卖的是芋包、烧肉粽,另有一张桌子卖炸五香、葱油粿等物。每一口锅后面,差不多都是一个神情严峻的大妈,好象是被生活折磨得不爱啰索,多问两句会烦的主儿。

  吴再添的墙上,至少挂着七八块铜牌,“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福建名小吃”。太太不免又感慨一声,牌子发得太多了。

  吴再添小吃里最有名的,正是沙茶面,“中华名小吃”,其次是烧肉粽、芋包、冬粉鸭、葱油粿、炸五香等,这些都是铜牌牌上有的。从数量上来说,黄则和远不是对手。刚才在黄则和故意留了空儿,这会儿又叫了沙茶面、芋包、葱油粿、炸五香、拌面。自己买了票票,到每口大锅前面去排队。卖沙茶面的大妈可能是被生活折磨得最厉害的,表情惨不忍睹。我从她那里“施舍”到沙茶面和拌面,仔细观摩了她的手艺。沙茶面和黄则和的做法相同,只是有三元和二元的区别,我要三元的,她就给加了一勺子瘦肉。我的天,我最受不了象木头渣子一样东西。拌面,只要一元钱,简单到极点,在碗里浇一勺芝麻酱,一勺番茄酱,然后下一缕挂面捞在碗里,一拌即得。

  吴再添沙茶面,我不愿意多说什么,只两个字:难吃。

  拌面的味道居然不错,只可惜用的是普通的宽条面,如果用油面或圆面会好看许多。关键是那一勺子番茄酱,出乎意料。整体上来说跟热干面是一类,但简单得多。我不知道,其实这也就是沙县小吃中的拌面。

  芋包是一层芋皮包了肉馅,看上去蓝瓦瓦的,吃起来不如普通的包子。炸五香,是用豆腐皮包了青菜和肉馅油炸而成的,相当于半荤素的香肠。不远处有一个流浪汉模样的人,正就着一根炸五香狂饮一支小瓶酒。

  最出奇的是葱油粿,放在一只小碗里,白花花的象一坨猪油,用一把刀镟出来,从中分开,浇一勺子酱,这才看清其实是类似于糕的东西,里面有海蛎、香菇之类,大概是因为制作时加了葱油,故名。这东西是吴再添发明的,吃起来感觉些怪异,象啃猪油。

  离开了吴再添,许多东西只尝了一口而已。发现其实黄则和还是满不错的,过了二天,吃过新南轩之后,又发现吴再添也还行。

  没有被满足,两个人怀着不甘之心在厦门的夜色里继续游荡。

  厦门街头连锁店最多,四处可见一家叫做“妙香扁食”的小店,被的士司机评价为“难吃”,我也就没有尝试。快餐店最多的是清粥小菜,有“蓝白”,有“无名子”,不知哪家为正宗。“音乐工坊”是简单的餐吧,“妙香包”几乎垄断了面包生意。

  从大同路下去不远,有一家“大同鸭粥店”,生意非常兴旺。看完电影逛完夜市的情侣们一对对地在这里喝粥,其实对于普通人的肠胃而言,没有比一碗粥更适合宵夜的了,如果这碗热粥带点荤腥儿的话就更令人舒服了。

  粥带点酱色,大概是卤鸭的汤或者骨头煮的。粥锅旁边摆着各种卤制的鸭杂,也有猪杂,还有腐竹豆皮腌笋之类的素菜。一个女子左手执勺右手执剪站在锅前,客人要一碗粥,左手一扬面前的空碗满了,再加点卤味,比方肥肠吧,右手咔咔几下剪成几截,再来根油条,又是咔咔几下,吃完买单,居然记得清。

  这碗粥,比之小绍兴之鸡粥不差,只是稍微偏淡了一点,卤味的香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不过,到了福州,我才知道,闽人口味之淡可能是全国之冠。

  在厦门的几天里,除了第一天到的鼓浪屿,第二天到的环岛路,后来到过的地方,南普陀、厦大、白鹭洲、会展中心、胡里山炮台,几乎都是乏善可陈。最后去的集美村,陈嘉庚的故乡,让人后悔得不想说话。

  只有鼓浪屿,值得一去再去。所以我说,在厦门,没事儿在鼓浪屿上呆着就行了。

  而厦门,只要有鼓浪屿,那就是值得去的。

  剩下的时间,我们全部交给了鼓浪屿。从福州回来,到厦门又住了一晚,再上了一回鼓浪屿。但是,不是人人都喜欢那里的,数不清的网上游记中,很少有为鼓浪屿叫好的。各花入各眼,我只能说,鼓浪屿有与我的心灵相契合的东西。

  在岛上发现了一个槟榔店,位置偏一点,前面没有注意到。有辣椒榄、话梅榄、开胃榄、五香榄、陈皮榄、

蜂蜜榄,还有冰冻的青榄。拿着根牙签,一样样地试,有的辣,有的甜,有的酸,还有一种煲汤用的巨咸。我爱吃陈皮榄,太太爱吃开胃榄,买了好几包,店主送了一枚青榄,冰冷,微苦,与刚才热热闹闹的辣酸甜相比不堪入口,忍着没有吐掉。谁知走了几步路,青榄的纯真慢慢涌到舌尖,清香满口,如含冰饴。

  从码头向南,穿越到东边海滩,然后又沿着海滩往回走。穿过一个山洞,眼前一片明朗,空旷的海滨浴场,这个季节没有游客,只有本地人蹲在礁石上垂钓。

  冬天的海是寂寞的,但只有此时才是自然的。沙滩上没有五颜六色的泳衣和胴体,没有可乐瓶和兴奋的尖叫,只有潮水,不知疲倦的来往,在沙滩上捡走什么又留下什么。

  租了海滩椅坐在沙滩上,沏了功夫茶,剥着桔子,慢慢看夕阳从眼前落下去。

  想就这么坐着,什么都不干。

  我们从高处看着沙滩上两行清晰的脚印,奇怪的是不是一前一后,而是每一对都并排。太太不解,我说,那是一个残疾人。太太下去试行,大笑。

  走到一个无人角落,在礁石缝里抓了一只小螃蟹,撬了一把小海蛎子,很有收获感。然后放生。

  沿着海滩小路走,天都黑了,忽然前面被一扇铁门封死,奋力爬过去,是一个甚无趣的园子,从前门出来,不想正是没进去过的皓月园。月色迷蒙,不远处传来孩童的笑声。

  “回家吃饭啰。”风中传来温暖的呼唤。

  将来我们在海边买一幢房子吧,天天可以看海。

  我笑,不止一个人这样说过了。

  海边很冷,潮湿,易得风湿病,海浪让人失眠。还有,海边有许多蚊子。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文哥食话:春风秋雨大排档 (2003/04/29 15:44)
文哥食话:广州小面馆的爱情故事 (2003/04/17 10:42)
文哥食话:烤羊腿的大漠豪情 (2003/04/14 10:44)
文哥食话:吃遍天下之婺源火焙肉 (2003/04/10 11:40)
文哥食话:难忘李坑荷包鲤鱼 (2003/04/09 11:03)
文哥食话:广州小吃的温暖回忆 (2003/04/08 10:27)
文哥食话:风情万种的炒田螺 (2003/04/04 10:29)
文哥食话:怀念方便面的日子 (2003/04/03 10:02)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