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哥食话:春风秋雨大排档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4月29日15:44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深圳文哥 很长一段时间,我搞不清什么叫作大排档。虽然我以前常说:“走,我们去吃大排档。”其实,大家一起奔向了某个熟悉的街头小馆子而已。上回,有个大酒楼的老板说:“…我们是从大排档发展起来的。”她当年那家创业的小店,也算不得大排档,要不然满街的小店就都叫大排档了。 叫真的话,首先得是一大片,其次还得成排,小小的一个个档口。这才是“大排档”,至少从语义上来说是这样的。其实不言而喻了,就是宵夜摊子。香港六十年代、广东八十年代,那才是大排档兴盛的年代。经济起飞,人潮涌来,吃的欲望一下子膨胀起来,口袋里的钱又不够多,许多“无岗”人员看准时机土法上马,大排档应运而生了。 还记得《外来妹》吧,里面就有早期的广东大排档,炒田螺、炒米粉,在80年代的夜晚,这就是美味。那时的胃是多么的单纯,你把它填满就行了,再有点酒水饮料就会觉得是美好生活。我在广州读书那会儿,如果晚上被请去大排档吃个炒牛河,会觉得这个夜晚与众不同,星光明亮,春风荡漾,厨师在红红的火光里挥动手勺,“呲啦”一声爆响了油锅,喝一口冰冻的啤酒,沉醉不已。 大排档里的菜式是最简单的,却也没有一定之规。蔡澜非说大排档里要有“鸳鸯”,一种港式的咖啡勾奶茶。意思是说那样的话才够“旧”,才有时间的味道。我觉得广东的大排档应该有炒牛河,连炒牛河都没有是不象话的,我们这一代内地移民的胃是以那个为坐标的。 我在90年代中来到深圳,当时有个有钱人在接受报纸采访时,说他每做成一个生意,就要去大排档吃个炒牛河,来三两白酒犒劳自己。不知是不是“秀”,但我相信他至少曾经这样生活。那些烟火闪映的大排档里,坐在厨师的灶旁,亲眼看着自己挑选出来的菜蔬被叮叮当当地烹出香味,在火苗子里上下翻飞,化成一碟新鲜热辣,与友人在天地人流之中无拘无束,春风秋雨,品尝四季的滋味,小小的排档中自有人生的乐趣。 多数大排档命不长久,有时走完一条街,全是煎饺、炒面、炒饭之类,品种没有区别,总有个水平差异,渐渐就被淘汰掉大半。生存下来的,莫不知道“一招鲜吃遍天”,与众不同,市场细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才是适者生存之道。 发现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大排档,是令食客们兴奋的事情。好东西即使藏在偏僻角落里,迟早也会被挖掘出来,在电话、网络和email中流传。当年向西街的鸡煲,乐园路和海鲜,燕南路的乌江活鱼,振兴路的香辣蟹就是这样啦。 “最近发现了一个好吃的大排档…”这样的句式,我已经好久没用了。但我依然是一个大排档爱好者,只要有电话来我就会出发。虽然当年一起吃大排档的人,现在许多已经把自己的版本升级了若干次。当年吃街边大排档纵论天下的心情已经不在了,胃口也被花里胡哨的东西娇惯着。但是,许多人,说一声去吃大排档吧?还是有惊喜的眼神,仿佛回去一个久违的老地方。也有的人,听到这话,反应迟钝,老想着鱼翅鲍鱼,以为那才是生活,那不是俺们的同路人。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