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美食:老济南的油旋儿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4月28日11:33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一路行走 油旋儿最早出现在济南是清朝时期。相传油旋儿是清朝时期的徐氏三兄弟(今齐河县)去南方闯荡时在南京学来的,油旋儿在南方是甜的,徐氏兄弟来济南后根据北方人的饮食特点将油旋儿的口味改成盐香味,一直传承至近。 清代顾仲编著的《养小录》中这样记载油旋儿的制作:“--和面作剂,擀开。再加油成剂,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 民国初年,济南有十几家经营油旋儿的店铺,油旋儿成了当时名扬全国的小吃。如今济南唯一得到制作油旋儿真传的手艺人是69岁的苏将林。 92年苏将林退休后和老伴一起在泉城路老百货大楼对面的胡同里开了一家油旋儿作坊,扑鼻的葱香和清脆的打点声常常使小小的胡同门庭若市。 一路行走就是在那个时候尝到真正苏师傅的油旋儿的。那时喜欢约上同学买衣服,于是,从大观圆-人民商场-泉城路,逛上3、4个小时,到泉城路上吃东西。 印象中苏师傅家的胡同非常窄,没有很大的宣传牌,只是一个玻璃柜子里放了几个油旋儿,外面用一个木棒插个一个算是招牌。在当年以流行服饰为主的泉城路上很不起眼。 开始一路行走是奔着煎包去的,因为那时的一路行走听同学说泉城路上有一胡同里卖煎包的很好吃。那时侯谗嘴的行走和同学一种包子要2个,一人一个,很幸福。他家的包子总是排不上号,人很多。 一般是在他家的院子里吃。胡同进去就是一个四合院,院子里摆了几张桌子,桌子上放醋瓶子、蒜瓣等。 油旋儿在四合院最里面做,印象里几个穿白工作服的人在里面忙活,一锅烙出来就有人排队买。油旋儿的味扑鼻而来,让你口水直流,所以后来再去他家就变成少吃个包子空点肚子再吃个油旋儿。 2000年,泉城路改造,苏师傅在胡同里的油旋儿作坊被拆除,聚丰德饭店经理又把苏师傅重新请回去。 说起这个泉城路改造,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老济南著名的芙蓉街,那条全是磨光青石板的芙蓉街,那条有着老济南很多小吃的芙蓉街只能留在一路行走的印象里了。 年近古稀的苏师傅担心自己哪一天不能做油旋儿的时候,传统的油旋儿手艺将失传,因为他三个孩子目前无心继承父业,目前店里又没人塌实跟他学手艺,那将是他最心痛的。 可笑的是,今年春节回家,有一天全家人出去玩,该吃午饭了,老哥说,到泉城路看看吧,你还没见过新泉城路吧。那是一路行走第一次见到改造完的泉城路,失落感无从谈起。嫂子的妈妈是老济南,她说,没灵气了,改了后什么都没了。 老哥说,这里有个老北京炸酱面,过去一看,没座。哑然失笑。 老北京的炸酱面能名扬全国,并作成连锁。老济南的油旋儿是否也能呢?一路行走想,如果偶有很多钱,一定要把油旋儿宣传出去。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