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访世外桃源 返璞归真千家峒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4月21日09:02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师嫣欢迎 网友投稿 一 依稀记起千家峒和瑶族盘王爷,是小时候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几十年后,往江永途中听同行的老刘说起,心里不由微微一惊。潇湘山重水复中多桃源之地,还是近年来于行脚中才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可惜桃源县那桃花竹舍,却是近年所植所建。而这都庞岭下,难道亦有一处? 次日晨,一行人在县民委老杨的带领下,往千家峒而去。岭南春早,路边巳不见有一树桃花。倒是原野上那新绿浓浓淡淡,调出了一层层青青的春色。平直的公路就穿过这翠玉一般的田野,向天边伸去。 远远的,一处白色的雕塑十分醒目。待走近一看,原来在四五叠巨大的方石上,塑起了一弯汉白玉的牛角。下有匾记碑刻。费孝通手书“千家峒”几个大字历历在目。从路口崖边往里望去,却是一片广阔的田畴,竹影婆娑处小河依依,环抱在青翠的群山之中。 此时,灰蒙蒙的天又下起雨来,我们决定继续驱车前行。 千家峒分下峒、中峒、上峒,是一串约13公里长的葫芦形的盆地,在古代只有一个天然石洞穿岩可通其中。峒内水源充沛,气候温和,是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有着很早的农耕文明。峒西南方有保存较好的龙形宋代民窑遗址,规模宏大。出土的碗、碟、釜、壶等陶数做工精美,表明千家峒先瑶从唐、宋起曾有过历史悠久的繁荣兴盛。但是,几百年来,作为一个“失落的家园”,却是瑶族同胞们祖祖辈辈历尽艰辛在寻找的故地。 千家峒的失落,是在元朝蒙古南侵之后。元统一全国后,开始施行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人制”,南方瑶民于是陷入了下等人群。而在大德八年,官府派粮官进入千家峒收租,安恬于峒中世外桃源的瑶家人,以好客之道热情款待。然而,来自大漠草原鞍马半生的那些北人,何曾见过岭南如此洞天福地?于是就在桃红柳绿中乐不思返,竟待上年余。久不见归,官府遂疑这一行人被害,在元大德九年,发兵攻打千家峒。千家峒惨遭血洗,峒中十二姓瑶据说在逃离前,把牛角锯断十二节,每姓瑶保留一节,然后离开故土隐入崇山峻岭之中,过起了刀耕火种的部落生活。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中,那鹅颈、南蛇、马颈、平西四处大田,穿岩鸟山,盘王庙寺,只能在无尽的向往中轻轻地诉说给山里的孩子…… 而此刻的细雨中,我们却正沿着这些大田往里纵深,鸟山脚下,蓑翁犁田,瑶女插秧,星星点点地散布在一丘丘的波光之中。驶过鸟山,进入中峒,潇水又悄悄贴近路边。河畔一大片古树青藤,被细雨染得成苍苍墨绿,影影绰绰地探向流水。苔痕斑斑的石屋隐在林间。 雨越下越大,云水雾气中,我疑心自已已完完全全走进了画中,一座座山峦村庄,美得让人难于置信。记得前年春未去婺源时,也是撩开雨幕闯进去的。两相一比,倒是此地更不着人间烟火气。雨用绿色和白色肆意地泼染着,峒中的田野上,小河边,耕云播雨的瑶农仍在不紧不慢地穿行。这一幅幅水墨图,驴行千里,我上哪里去寻得? 于是,我一次次地喊停车,冲到雨中,拍得两张又走。待走到大泊水瀑布门前,大雨如注,衣也全湿了。看来这雨没有要停的意思,我们连老杨邀来的瑶家长鼓舞也不看了,又走进雨幕。返回县城途中,车行到潇水畔,见那一团墨绿中,极为飘逸地放进了一牛、一犁、一农夫,又匆匆叫停了车。雨中的桥头路边,一行人已忘其所以地捕捉起极具古意的山水构图来。 二 第二天,天放晴了。虽不见蓝天,但薄云中透出的阳光却使人有一份暖意。我们决定再进千家峒。 还是那个塑着牛角的峒口,我们攀上路边小山去探石头寨。上得山坡,竟发现一片石林。虽不像云南路南石林那样突兀和精心修饰,但同样参差嶙嶙地铺了满山。山间石缝里,奇花异草之多,令人目不暇接,更有纯粹的山野石林之韵味。一条小径弯过竹丛,曲曲折折地把人引向石林深处。在石山凹处又发现一道片石叠出的石墙,低头穿过石洞门,就走到了小山顶上。 山顶是很小的一片草地,四周石林与石墙围绕。县里的小蒋说,这是当年瑶民抗税修的石头寨。小心翼翼地爬上石峰一看,哦!下峒的风光尽收眼底! 苍苍的远山下,还是那一片良田万顷的田野。潇水水碧如玉,从山脚径直而来,鸭群和河边洗衣的村姑,为无声而去的流水平添了极富动感的生机。使我懊丧的是,石缝中的我实在腾挪不开,虽用了大广角镜头,仍收不尽这一川锦绣。但我却可用长焦,去凝固和捕捉那岩石上怒放的野花。在暖暖的阳光下,我呆呆地坐在山头不想离开。山下,一切谜一样的往昔似乎己经过去,然而,却又象有着什么长久地凝固在那里! 蹭下山去继续前行,阳光把昨日的水墨风情弄得不知去向,还是那些田畴,还是那些耕作的人影,还是那些古树青藤、还是那些石墙农舍,一途中看到的是,车窗外换成了一种明丽的直白,来描述峒中无边的春色。 车又到大泊水山门,走了进去,是一条幽静的山谷。山涧从都庞岭中的原始次森林中钻出来,淙淙地带着不知名的花香流下去。顺着涧边的山路开始攀山,在这长约五公里的林间,一个个瀑布开始出现。三折两突,飞珠溅玉,跌起片片水花儿。在这些高约几米,十几米的瀑布群边,有盛开的杜鹃花树,以一种娇嫩的亮色点缀在高山流水旁。 在很陡滑的小路上往上攀了约1个小时,抬头便见到一条白练挂在树梢。赶紧弯过山洼,啊!终于见到了藏于深山的大泊水瀑布。 走到瀑布下,仍是一条白丝带。春日雨后的大泊水从100多米的山下飞落而下,并不见通常跌水那种汹涌气势,却是轻柔地挂在高高的山壁上。听不见如雷的水吼,也见不到飞扬的水雾,安静得像一条无声而下的天河。 这些年来,我巳走过黄果树、长白山、庐山三叠泉、德天等知名的大瀑布。大泊水还是进峒后才听说的无名飞瀑。但是,虽养在深闺人们未曾识得,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它若跻身其间则毫不逊色。落差和水量自不待说,它的特点除了像轻纱款款漂落无声,还在于,这也许是唯一一条在林间的雄奇大瀑布。密林包围着方园百米的乱石和水潭,在承接着潇水源头之一的天水。 三 从大泊水下山,没想到千家峒的主人们,在山门外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瑶家的热情好客我们是亲身领受了。满桌的菜肴不仅有农家腊肉和潇水鲤鱼,还有肥如小猪大小的竹根鼠。此鼠非彼鼠,在山里吃竹根长大,味道十分鲜美。舀上几盅自家酿的米酒,大伙就天南地北地侃开了。 主人们对我们说,千家峒盆地边缘和其中有不少酷似动物的山头。诸如鸟山(因峒中的鸟常飞到下峒来吃谷,那鸟山的鸟嘴山石,听说在人民公社那些年巳被炸掉),马山、白鹅山,狮子岭、狗头山,还有横跨两山的仙人桥,守护平石岩洞的石童子,穿岩奇景等。我已亲眼见到了石林,知道这对于一个喀斯特石灰岩地貌为主的地区来说,奇山异景巳不足为奇。我更感兴趣的是关于都庞岭这一著名山脉,和它的“三峰霁雪”、“五岭云海”等气魄更大的云水走势。 饭后,主人们把我们带到几公里外中峒镇上的一个院落内,走进一个大库房改建的乡镇瑶族博物馆。在陈列着瑶族服饰、农具、铜鼓等实物的大厅里,还看到了一个大沙盘。俯瞰下去,那沙盘中的下、中、上三峒的确是三个独立而又相连的圆形盆地,像一个葫芦下大上小。但封闭得最完整的最高的台地却是上峒,它不仅已北衔都庞岭中1950米的天步峰,而且从幽深的“仙女池”中溢出100多米宽的“天水散花”瀑布,也在上峒后山的密林中。从沙盘上看,大泊水是位于中峒与上峒的边缘。原来,我们并没有纵深进去, 那么,在上峒有些什么样的独特景观呢?盘王的庙宇和瑶王墓是不是在上峒呢?在潇水源头的另一分支“天女散花”,又有着什么样的风情呢? 无奈的是,我们已在返程中。对于上峒,我们只能寄于沙盘的走势想象,而想象,可能与实景有着极大的出入,但却有一种飘渺朦胧的美好。从我们的峒中所见,有理由相信尚未到达的那一围青绿。 离开千家峒之时,我心中巳经没有太多的传奇,当然更没有故事。千家峒虽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也许只是都庞岭下一个瑶族聚居的普通乡村而已。但是,两天的历程,给了我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大美极至,则归于平凡,归于像千家峒这样一片春日的原野。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