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腊味 玫瑰中镶嵌的黄玉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4月18日10:20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18481937 腊味么,自然是一些腊肉、腊鱼、腊鸡子什么的。提起腊肉,好象就是广东、湖南、四川,广式的就不去说它了,湘、川的腊肉其实是熏肉,跟湖北的腊肉可以讲是两回事。从做的工序来看,前面的差不多,冬至前后,选夹精夹肥的五花肉(比粉蒸肉的瘦肉多一些),抹盐,讲究的还要加一些硝和香料,不同的是后面,湘省和川省是拿去熏,农村好办,城市里就麻烦了,曾经我家隔壁是湖南人,可怜没有地方熏,又实在想吃,那时上哪儿去买呀,于是只好挂在做饭的煤炉上,弄得一屋子的熏肉味。 鄂式腊肉不同(湖北的恩施、十堰甚至襄樊,也做熏腊肉,但代表湖北主流文化的武汉和黄冈、荆州就不一样),肉腌得差不多了,就要一条一条地拿出来晒,这个晒,是做腊肉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快过年的时候去湖北,家家户户,向阳的院子里,都是一竹篙一竹篙的腊鱼腊肉。这个腊肉是名副其实的苦命啊,贱得很,一定要腊月天的风吹,腊月天的太阳晒,才有腊味来,在懒洋洋的冬日下,鲜红的瘦肉,慢慢暗红、玫瑰红,肥肉白变黄,白中透黄,黄中透白,像玫瑰红中镶嵌的黄玉。 腊肉美味啊,有一年我回湖北过年,几个留在广州的老乡对我别无它求-------带十几斤腊鱼腊肉来!你看那个几千年前的孔老二,"想当俺的学生么,九斤腊肉的伺候!"万年师表,但是为了腊肉,顾不了鸟什子斯文。 腊肉做好了,如何料理?笔者昨天吃饱了饭(饭前想这样的事情,未免有些自虐),回味着腊肉的味道,总结了四条。 蒸:整块的腊肉,薄薄细细地切好,盖在铺满豆豉的盘子上,再搁两条红辣子,就着煮饭的一口气,气一气,饭熟了,腊肉的香气也飘出来了。端上桌,肥的透明,瘦的美味。肥腊肉远没有瘦腊肉好吃,但不可以忘记,成功的美味瘦腊肉后面,离不开肥腊肉的默默倾情奉献。 炒:腊肉炒什么好呢?比较容易想到的是藜蒿炒腊肉,藜蒿本不过是湖里的野草,以前也没见人吃,大概是受了江西和湖南的影响,所以在湖北,尤其是武汉,也渐渐的有些流行了。每年上春天,汉水注入长江的口子-----汉口龙王庙,从湖南岳阳洞庭湖运来的黎蒿,一船一船,靠满了码头。我认为,最正宗的湖北吃法应该是腊肉炒菜苔,菜苔有青菜苔和紫菜苔,以紫(红)菜苔为上品。紫红油润、肥壮鲜嫩,切段沥干,下油锅旺火急炒,做法简单,家常菜而已,味道就难以忘怀了。 菜苔可能是湖北的特产,其它地方我似乎还没有发现。现在提起湖北的吃,好象就只有武昌鱼和热干面,大错特错。湖北菜之所以没有成为一个菜系,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湖北地处九省通衢,受各地菜系影响很大,南北兼收,不比偏僻之地,容易有个性,二是湖北菜的用料好多只有在湖北才比较容易觅到,据说近年在京城很有名气的鄂菜"九头鸟",就需要专门回湖北采办原料。 炸:在鄂东的长江边,有大片的沿江平原,主要种植一些花生、豆,小麦之类。早春二月,还颇有寒意,地菜却正嫩,麦地里细心的寻找,可以找到很多,长大后知道地菜就是荠菜。没有开花的地菜,叶似羽毛,匍匐生长,其貌不扬,香气却浓,等到开花,就不好吃了,但地菜花煮鸡蛋却是美味。那时不时兴吃野菜,水淋淋的小白菜一角钱可以买到三斤,所以专门挖来买的地菜,一斤只卖一分钱。准备地菜,还有荸荠-------削了皮,白玉一样,切成片,腊肉也切成丝,最后用面皮裹好做成春卷,下油锅炸,趁热吃,下酒的好东东。 炖:鄂东家乡炖腊肉,还有两样是少不了的。一是豆泡,也叫油豆腐,是用豆腐切成条,下油锅里炸,家乡人们专门用来下汤锅。做豆泡的豆腐是要专门请人定做的,结实有韧性。油豆腐一炖就涨得老大,又吸油又入味,热乎乎的烫嘴。 山药,现在垄断市场的,是"山药苕"。苕本指红薯,在湖北方言里,有蠢和笨的意思。"山药苕"就是因为蠢长,所以又粗又长又直,产量高得不得了,易断,味道差一些不打紧,主要是涩嘴。鄂东的土山药,是淮山里最美味的一个品种,长和粗大概都是2-3倍手指的样子,褐色有毛。吃的时候,刮毛去皮,肉白中透绿,滑滑的粘手,用水漂一漂后切片炖。不过想一想,已经好几年没吃到土山药了,产量低啊! 土山药偎在干细沙土里,刚好可以存几个月,这个跟腊肉很相似,好象都是为了过年而存在的。因为湖北腊肉不比湘味腊肉,可以留几年,且据说储存时间越长味道越好。而湖北腊肉过完年以后,就不宜久留,会变"哈"。 回忆小时候过年的味道,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炖腊肉了。过年了,客来拜年,鞭炮声过后,一阵年话,赶忙的,就吃一碗荷包蛋面条告辞,特别尊贵的,荷包蛋就让位给鸡子的大腿了。不急的,来来来,坐下吃餐年饭,吃几块腊肉,喝几泡儿酒,一年忙到头么。于是堂屋摆一张大的八仙桌,四四方方,桌中间一个小红泥炉,烧得正旺的碳火,上面一个大沙钵,咕噜咕噜,水汽袅袅地升起,大人们谦让着坐哪一方,坐定后又是推杯换盏,小孩的眼却是直的,早都盯住了大沙钵,切成四方的腊肉兀自在那里跳得欢呢! 一年冬天,我出差回湖北,那天从汉阳坐车回武昌(到武汉,一般都在武昌住,回家方便),天阴沉沉的,车子一挪一拐,人也昏昏欲睡,旁边座位上的两个太婆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影若间听见太婆说到腊肉,人清醒一听,果然不错,"我买了一斤新鲜的筒子骨,三斤藕,加半只腊鸡,煨了一天的汤"。哎呀,不经意间,一张独孤求败的汤方就出来了。湖北的藕实在算得上全国最好的,往南,土性燥热,藕很浅薄,拿来鲜炒勉强还可,用来煨汤就不行了,湖北号称千湖之省,湖底是古云梦泽的肥沃沉积土,最适合藕的成长了,藕长且粗,淀粉积累多,煨好的藕极"粉扑"。回广东以后,念念不忘太婆的四合一煨汤,不行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匆匆从菜场弄回肥鸡子一只,开膛破肚好了的,回来直接抹盐,里外抹个遍,挂在壁上,一两天后,有不明成分的液体从鸡子身上一滴一滴流下来。那年广东的冬天很冷,颇有一些老头子因此而岌岌可危,于是我也不怕人笑,装模做样地把鸡子挂出去,寒风吹,冬阳晒,每天仔细审视鸡子的各个部位,兼以鼻闻,杂以手摸,大若两个月,感觉还真的像那么回事。于是亲自下厨,不须什么复杂的工艺,切成块,用油小心地一块块干煎,味道怎么样?唉,一块鸡子就可以下两碗饭呐,同志们!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