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哥食话:难忘李坑荷包鲤鱼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4月09日11:03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深圳文哥 在从黄山到江西婺源的客车上,那些回家过节的老乡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某大人物的老家就在那里哟,他老人家刚去过的――这是江西这边的,而安徽那边的则说,明明是安徽金德的嘛,人家还在黄山作了诗的。进而说,我们古徽州的民居比婺源强多了,西递知道吧?宏村?《卧虎藏龙》在那里拍的。 我立即后悔,离屯溪那么近的,怎么没去?江西的立即安慰我,不会的,我们有李坑、江湾、思溪、晓起,有江湾雪梨、荷包鲤鱼、婺源绿茶,保你不会后悔。 实际上,我一直后悔到现在。 从屯溪到婺源有一百多公里,约二个小时车程,不过因为正赶上中秋国庆,在安徽境内的几个村落穿过时都被热闹的集市所阻塞。从车上望下去,是我十几年经过的城郊生活,当地人喜欢买的东西是昌鱼、花鸭、腊肉和火腿,用绿色的草绳扎着提在手里往家走,一二只狗在后面一边嗅一边摇尾巴。到底是南方,集市上以水产品为主,与北方集市上宽阔的骡马猪牛交易场景不同。细长蜿蜒的集市上,不时有猫狗从人腿中穿行,不远处的河边一大早就有村妇站在水中洗洗涮涮。 在经历了五个小时的拥挤和颠簸之后,我在李坑村下了车,一同下车的还有一位合肥的女大学生,我看了一眼她手里的一厚叠复印地图(上面用红笔划着道道),立即决定以她为向导,她怎么走我就怎么走。 沿着公路走下去,拐了二个弯,女生说,应该是这里了。四周一望,脑袋里“哗啦”一声好象翻过去一页,清凉的感觉充满双眼,好一个小桥流水人家!在村口买10元一张的票,售票小姐说:“沿着石板路往里走吧。” 果真像是明清时代的民居,皆白墙青砖灰瓦,飞檐拱墙,木刻砖雕,青石古井,尚可见有“大夫第”、“李氏宗祠”等痕迹。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小木桥上几个老人在打牌,桥下是一群山妹子在洗菜剖鱼。村里人对来客礼貌有加,家家户户都可随意参观。一群摄影家正在指挥着剖鱼的女子:“再笑一点,把鱼往前面摆一摆。”可能是在拍“丰衣足食”吧? 无法考证真伪,直观上觉得这些建筑并没有所标榜的年代那么旧,从布局来说更象一个现代的乡村。我站在一片大宅子门前,主人告诉我,祖上是清朝的某省总督,但觉得顶多是一个富商,总督府不可能有这么多左邻右舍的。走进去一看,生活气息很浓,电视煤气不缺,堂屋里一桌子麻将,西檐下老人编着竹器。格局不大,缺乏一种气派。 其实,真假也无所谓,是吧?女生说比古徽州的“古”,这里是新社会。我说比起周庄的”秀“,这里是未完成的美工片场。 站在一家大门旁吃“油墩子”,是把面浆掺入胡萝卜丝油炸的,二角钱一个,很香。掌勺的是一个老太太,穿着蓝布的对襟褂子,黑布包了头,一笑二颗金牙。把切细的胡萝卜丝和面粉糊糊倒进一个铁制杯状小勺,上面还可以打进一个鸡蛋,放进油锅里去炸。另一个门洞里,一个小女孩守着一个小桌子,上面有酒酿,有自家的土鸡蛋,还有毛巾覆盖着的新鲜年糕。 抬头看见对面一家“农家旅店”:“体验农家风情,共赏古村明月”。走进胡同去,门口写着”有热水器!”。一个背着以前常见的绿挎包的乞丐目光呆滞地吃一碗饭,挺好的饭,腊肉炒豆腐干子,上面还有一个煎荷包蛋。乞丐吃完了到门口的河水里洗了碗筷,板板正正地放在门墩上,唱着歌走了。 上到二楼,推窗可见村中央的小河,砌了整齐的石阶,再看村子的全貌,美则美矣,矫情露出来了,“开发”的痕迹昭然于西天的彩霞之下。 整个婺源,李坑相当于画眼。清灵之秀还是有的。晚上,在村子里走了几个来回,累了,坐在二层小楼的平台上赏月喝酒,恍忽回到了儿时,远处晒谷场上一堆堆的谷秸黑黝黝的,庄稼的清香飘荡在空气里,河边蛙鸣阵阵,荧火虫如飘渺的旧梦。喝了一回白酒,吃了一碟腊肉,想起要农家自酿的甜酒酿来吃吃,主人用一个土碗盛得满满的,清蒸了一条本地特产之荷包鲤鱼(他们自己叫红鱼),此鱼在城市必当成观赏鱼种,体形象鲳鱼,颜色象红鲤鱼,但肚子鼓鼓的,象一个荷包--里面基本上是鱼籽。其肉非常鲜嫩,只是味道稍淡了点,设想若是红烧可能更佳。又想起日本的所谓多春鱼,手指头粗细,肚子也是籽--广东人称之为“春”,比起荷包鲤鱼来,春意还很不够。 四周都是大山,但星空明亮,没有城市的污浊。有醉意的时候,感慨人生如梦,今夜在这里,倒是偷了浮生半日之闲。孤单的时候,心静的时候,容易想起周作人,想起“可抵十年的尘梦”那句话。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