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眼:春回大地野菜香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4月04日11:24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艾英 诗人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我说,野菜当数春风第一枝。 春节刚过,天气乍寒还暖时,悬崖边、河堤旁、田埂上的茵陈小苗便露出了毛茸茸的尖,只那么一点点绿,就使荒凉的黄土地立马有了生机。它们或由老根萌发,或在泥土里由种子孕育,都是清一色的翠绿细碎的花叶子,上面长满了密密的绒毛,就像出生的婴儿那样娇嫩水灵。俗话说,正月茵陈二月蒿,这时正是采摘的最好时机。 茵陈保肝利疸,清热利湿,极有药用价值,上餐桌更是美味佳肴。把它洗净切碎,拌上白面、盐,上蒸笼蒸熟摆上餐桌。蒸熟的茵陈,看起来像松软的白雪夹杂有点点翠玉,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吃时再佐以醋蒜汁和辣椒。待把它送到嘴里,嚼之软软绵绵的,口感极佳。茵陈还可与大枣同煮,碧绿的汤中飘着点点殷红,就成了中医的“茵陈大枣汤”,是治疗和预防肝炎的良药。如果把茵陈煮汤,里面再打上两个荷包蛋,又成了老人的营养早餐和长寿食品。在济源的王屋山一带,因茵陈满山遍野,故当地的老乡都有一年四季食茵陈的习俗。那里有许多长寿老人,据说都与常食茵陈有关。 在茵陈的开场锣鼓敲响后,荠菜就开始粉墨登场了。她跚跚来迟,却抢了头彩。今天才露尖尖角,明天就亭亭玉立,后天就开始孕育子女,挺起长长的茎,顶着洁白的花,像一位怀孕的骄傲少妇一般。荠菜深山老林不去,人迹罕至的崖边不长。和茵陈比起来,她就有点小鸟依人,只生在村旁、地头、溪边或菜地、麦田中。 她的茎、叶、花、根、种子皆可入药,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利湿明目等功效。她还含有蛋白、铁、维生素等,被苏东坡称为“天然之珍”,以至于常“绕麦田求野荠”。 我过去只知道苏老先生的东坡肘子、东坡鱼与他的文章齐名。最近看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才知他做野菜也是一把好手。他发明了一种青菜汤饭。即米饭在菜汤上面蒸,汤、饭同时熟。汤里放荠菜、白菜、萝卜、油菜根,加少许米和几片姜。这样一来,菜味入米内,米香进菜中。出锅后,汤浓色绿、清香扑鼻,米更软绵可口。而我则将荠菜或爆炒或凉调,更多的是包饺子或馄沌。包时如用荠菜汁和面,则皮儿成了翠绿色的了,看起来更有特色,吃起来更香。如果清蒸鱼时放一些荠菜,味道会更美。 接着蒲公英、苦菜、枸杞苗争相登台亮相。还有什么马莲头、面条菜也紧跟上来。前两种消炎止痛、清火败毒,吃到嘴里微苦,用它们煮水喝或蘸酱生吃都不错,吃烤鸭时用它代葱卷饼更得家人的称道。枸杞苗就不同了,光在家里蒸蒸煮煮远远不够。由于它有补肾强腰、滋肝明目的作用,身价倍增,成了野菜中的贵族,可入主大饭店,与鸡鸭鱼肉共舞,与生猛海鲜作伴。 值得一提的是野菊花苗,它清火明目,消炎止痛,但味苦涩,一般不能食用。但洛阳郊区有一沟一坡的野菊花苗可食,据说不仅有野菊花的清香,还有一股淡淡的甜味,我试了一下,果然如此。问及此事,当地的老人告诉我,当年王莽追刘秀,刘秀饥饿难当,吃了这一沟一坡的野菊花苗,尽管苦涩不堪,但还是帮他度过了难关。得了天下,想起当年事,就大笔一挥,欽点这一沟一坡的带苦味的野菊花为甜野菊花。于是每年初春,洛阳老百姓的饭桌上又多了一道野菜,美食家的菜谱里又添了一道野味。不过我想,可能与土质有关。 野菜贵在野,贵在天然。它不用施化肥,也不用农药,更不用浇水灌溉。它生长在大自然中,博采大地日月之精华,深得阳光雨露之滋润,是真正的纯天然食品。尤其是初春的野菜,经过一冬的能量集聚,一经烹制,味道更浓烈,营养更丰富。 过去吃野菜为了果腹,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棚菜、化肥菜好看,吃起来没滋没味,人们又怀念野菜来了。于是市场上又有了野菜卖,从不上桌的野菜,现在也摆在了星级饭店的餐桌上。 但我仍喜欢自己去找,自己去挖。春寒料峭之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欣赏野菜的野性和大气,体会少一些媚骨和矫情的亦然,不由得向每一株野菜弯腰致敬。回来再自己动手烹制,品尝野菜的奔放与浓烈。在口齿留香之时,我真想变成闲云野鹤,终日与野菜共舞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