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食尚主义:火车上的烛光晚餐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4月01日10:43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深圳文哥

  在交通工具上,我对火车一直怀着特殊的情感。一般情况下,只要有火车坐,我绝不会乘汽车。假如没有时间的限制,我也不愿意选择飞机。只有火车,才算得上完全交通工具,能够提供丰富的选择权。你可以躺着,站着,也可以走来走去,大声喧哗,可以打牌唱歌,每到一站,你还能到笼子外面去望望风,甚至临时决定改变路线。这些自由都被其它交通工具扼杀了。无庸置疑,飞机比火车要性感得多,从一个水泥场地“嗖”一声就赶到另一个水泥场地,宽衣或穿衣成了必备程序。时间是省下了,但心里总觉得这一大段空间给浪费了。

  想想吧,火车是多么的充满温情。冬天沿线北上,出了韶关,过了郑州,景色一分分变得肃煞,到了哈尔滨可能就是一片冰雪世界了。初春时节,东北积雪未融,乘火车南下,山东可能杏花如雪,南京已经杨柳依依了,而穿越江南的时候,路边是金灿灿的油菜花掩映着青砖白墙的小屋。

  火车给人最大的自由,就是吃的自由。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移动的餐厅,尽情享用,不用担心打烊,不必担心如厕。食物除了自己携带,火车上也会大量提供,而沿途站点,更是备足了特色给养,眼巴巴地候着你呢。

  上世纪80年代以前,老百姓坐火车都是带着自制的干粮,馒头、烙饼、茶叶蛋、

咸菜,象路遥那样揣着玉米饼子上路的农家子弟也不在少数。那时候人情没现在薄,一人出门,左邻右舍都会关照。我头一回坐火车,就是用网兜提着邻居给的半搪瓷缸酱牛肉,那年头这可不是一般的东西。那时候我还小,印象里车上许多人在啃“锅饼”,是一种硬面烙饼,有一寸厚,又硬又干,相当于民间的压缩饼干,青壮年的牙口才对付得了。列车员还知道提着水壶给大伙送开水,聪明人会用开水泡一碗咸菜汤,把锅饼泡进去,既有滋味,也不会嚼得太阳穴生疼了。

  后来生活好一点了,人们带着流行一时的铝制饭盒上路,里面有了红烧肉,饺子、蒸包之类。吃饭时间打开饭盒如同现在揭开康师傅碗面一样自然。火车常听到认识不认识的人互相称赞:“哟,你老婆手艺不错。”“哪里,还是你家生活水平高。”“来,尝尝。”

  再往后,面包曾经独领风骚。油汪汪过了腊的彩色包装纸里,有方的,有圆的,还有号称“赖氨酸”的,总之是一团发酵的面,因为有点时尚的意思,人们喜欢把它放在帆布挎包里,随时随地掏出来吃。更有情调的,会配合着一节香肠左右开弓。

  再后来,方便面来了。开始人们对这东西不屑一顾,吃起来有股子橡皮味。不过没多久,广东的三鲜伊面风糜天下,现在这波已经不太年轻的一代可能都吃过吧?火车上也不例外,那时还没进化到碗面呢,许多人用一个大玻璃瓶子泡面,吃完又用它泡茶。哈,那瓶子也是一大流行,我甚至在电视上看见政治局常委中有人面前摆着一个。

  (2)

  整个90年代,是方便面占领火车餐桌的年代。尤其是碗面问世以来,方便面的味道成了火车上特有的味道之一。90年我去北京,一节硬座车厢里无一例外地捧着白色泡沫,小列车员走过去,发出由衷的叹息:“嚯,全吃康师傅呢,真幸福呵!”

  这块包装着的油炸面饼,是最好的市场营销之一。另外还有把水装进瓶子,把肥肉和面粉灌进塑料肠衣里,都是惊人的成功。但这种成功对火车的餐车从来也没构成过威胁,餐车永远是卖方市场,和车上的厕所一样没法选择,你总有机会挨那宰。其实火车上食物成本并不比地面上高很多,沿线都有固定的菜贩子给上菜,都是些一点卖相都没有的便宜货色。

  餐车食物乏善可陈,早些年还有的饺子、面条、馄饨之属也不见了。但就是这样也每每供不应求,一趟列车装着几千人,餐车只有60个座,怎么都会坐满。而且,有时候你就算不想吃饭也得坐在那儿。有一年春节回家我没买到票,只好在餐车候着,当然人家不让我白坐,只好一直吃东西,吃了三个多小时才补上票。

  我在餐车上吃得舒服的只有两次,一次是五年前的冬天,在去上海的车上,餐车上有我同学的弟弟,他硬是给我端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荷包蛋,他说车上的东西不干净,这是他专做的。另一次是八年前的除夕夜,车过信阳后空荡荡的,冻得我在车厢里跑步,这时餐车给每个车厢送来了热饺子,还有平时难得的笑容。毕竟是春节呵,那顿饺子在特殊的情境中十分美好。

  有的人从来不吃餐车,也不携带食物,而是专门吃沿线车站上的东西。山东境内车站一般有卖烧鸡的,还有猪蹄儿,买来下酒,足以消旅途寂寞。以前是用大张的干荷叶一只只包着,颇有古风,现在都变成了塑料软包装,看不清里面的货色,我是不太敢吃。在湖南一个小站,我看见一个很有创意的人,他用一个带炉子的小车,制造一种“砂锅饭”,大受欢迎。每套包括一个砂锅煮米饭,一个砂锅烩着红烧肉、豆腐、丸子、四季豆等几样杂菜,看上去很诱人。许多人吃完饭还保留着两个砂锅,一手提着一个下了车。

  有几个大站,旅客似乎铁了心要买东西,比如南京站的盐水鸭,德州站的脱骨扒鸡,天津站的狗不理包子等等,不吃好象会留下遗憾。这时可要睁大眼睛,必要时放在鼻孔下面嗅嗅,因为车站小贩们是不在乎商业声誉的,火车一开你就没有任何机会了。常有这样的情况,刚刚兴高采烈买到的“名吃”转眼又从车窗里扔下去了,心里很不平衡,少不了得说一句:“靠,这地方的人可真……”

  在某些小站,有些挎着篮子卖甘蔗、西瓜、啤酒的,就在车窗下面叫卖。有一次在河南,我对面的人讨价还价了一番,掏出一张百元大钞买一节甘蔗,那个家伙接了钱把甘蔗篮子一扔就跑,眨眼就没影了。有的人火车要开了突然想买东西,在窗口给了钱连声催促着,下面却不着急,等火车起步了才略带歉意地说:“哎哟没零钱找呵,下回吧,下回给你。”

  (3)

  有一年的阳春三月,我从北方南下,有两个车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河南的驻马店(漯河?),是一个好象没有“站”的原野,车一停,群众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眨眼就包围了列车,感觉就是电影上经典劫车场面。另一个是湖南衡阳,这种激动人心的场面重演,车已经塞得满满的了,但他们仍然坚决要冲上来。列车中员有先见之明,早一步避难去了,并从此之后再没出现过。这些南下打工的人们从窗户里爬进来,有的迅速钻进座位下面躺着,有的则力排众议登上行李架蹲着,上来晚的只好把厕所给占领了。

  那种情形之下,人们吃东西的天性并未泯灭。我看见一位小姐,站在人墙里游刃有余地嗑着瓜子,听着耳机。座位下面的人睡了几个小时,不知啥时还吃了饭,钻出来往窗外扔果皮垃圾。在一个小站,行李架上的人选中了我帮他买了一碗面条,他在上面看不见,只是嘱咐:“一定要多加辣椒!”

  有的人天性活泼,与人友善,我喜欢这样的人。我曾与一个青岛小伙子同座,他一路上毫无城府地跟人聊天,不停地邀人分享他的食品,大花生,烤鱼片,还有一整箱的青岛啤酒。一路上不停地喝呀,面前竖着一堆空酒瓶。快到终点站的时候,他干脆把几瓶没喝的酒送了人:“拿上喝去,我嫌带着累。”

  有一年寒假坐火车回家,是在学校订的票,全车厢都是中大的同学。车到湖南之后

超载了,就象前面说的那样,变成了一个密度很高的沙丁鱼罐头。对座一个哲学系小女生,本来一路上高高兴兴地,不停吃吃喝喝,尤其是爱吃腐乳。忽然就一语不发了,而且越来越面无人色。我询问她是不是不舒服?她哭着说想上厕所。厕所是不能用了,好歹同学多,在停车时把她从窗口送下去,几个人背对着她组成人墙,让她就地解决了。

  上次我从江西回深圳,坐的是软卧,包厢里只有我和一个老广。这个人40来岁吧,穿得象珠三角的农民企业家,颜色灰暗的旧西装,光脚穿拖鞋。他用一个玻璃瓶子泡着参茶,抽的是那种100多一包的极品云烟。他说正在赣州搞一个项目,从青菜里提取什么东西,一本万利。到吃饭时间了,我泡了一碗即食米粉。他起身从包里拿出一个瓶子,说是俄罗斯的鱼子酱,他离不了。然后买了一盒米饭,把鱼子酱象辣椒酱一样撒在米饭上,三口二口地扒了下去。

  前几天我独自逛商场,看见一种可充电的野外烧烤炉具。当时我就幻想,如果下次长途旅行的时候或者可以带着用。比如,到了用餐时间,可以把软卧的厢门关上,掏出带着的烧鹅、叉烧之类在炉子上加热,还可以热一罐史云生的清鸡汤,烤两节德国香肠,甚至炒个

扬州炒饭什么的。如果有女孩同行,还可以携带餐巾与刀叉,在夜深人静时搞烛光晚餐,不相信谁能抵抗这样的浪漫。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食神眼:青岛美食一网打尽 (2003/03/31 11:03)
食神论吃:吴抄手VS龙抄手 (2003/03/28 11:16)
食神眼:吴江路美食一网打尽 (2003/03/26 09:59)
食神眼:山中笋宴回味悠长 (2003/03/25 10:58)
食神眼:南京夫子庙美食之旅 (2003/03/25 10:08)
食神眼:小寺山的螃蟹滋味长 (2003/03/22 11:52)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