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笔记:烟花三月到嵊州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3月21日14:17 新华网 |
周六清晨,从上海搭朋友的小车出发,在慈溪转了一圈,最后到达嵊州时天已经黑了,扑入眼中的是一条被一串串灯火点亮的剡溪江,黑暗中还分不清这个城市的形状,也不知那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嵊州夜空中升起了一串串绽开的烟花,这就是嵊州吗?它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吗?带着疑问和对这个浙东小城的幻想,我摇开了车窗,扑面而来的早春的风冷得刺骨,在经过了大半天的颠簸后,本已经疲倦的身体,却在这寒冷的春风中突然苏醒过来。 夜访诗乡嵊州 嵊州,古称嵊县或者剡县,也就是中学课本上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所写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千年前晋朝太子猷雪夜到此拜访名士,不遇而归,然而这位太子却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千年之后的我们也沿着古人诗句夜访至此。 车过了剡溪江,灯火突然亮了起来,嵊州城在宽阔的马路边依次展开,大街上宾馆林立。灯红酒绿,人来车往,刚到嵊州时的那一番诗意转眼就被冲散得无影无踪。大家都没有想到,嵊州市区如此繁华。当地的朋友告诉我,如今的剡溪实在有负唐诗的吹捧,多少年来的建房修路挖黄沙,筑坝蓄水造电站,加上当地蓬勃而起的纺织业,早已完全改变了剡溪的古风旧貌,唐人的水路也已为今人发达的陆道代替,城里段的剡溪也已经不复清洌,白天看时剡溪瘦瘦的身子仿佛营养不良,让人疑心它早已载不动唐朝的舟舸。 “豆腐馒头”满嘴生香 少说话多吃菜,当晚的朋友为我们摆的夜宴上,朋友不停地用热情的酒帮我们驱赶一时的失落。杯箸之间,服务生端上当地最著名的小吃“豆腐馒头”,说是馒头,皮子比上海的汤包还薄,比小笼略大。透明的皮子里嫩白的碎豆腐和着肉冻,拌着虾脑,一屉8个,端上来时的香味缭绕了整间铺子,久久不去。朋友示范给我看。在小碟里倒上醋,舀一勺鲜红的辣椒酱,拌匀了,蘸上馒头,一口一个。不吃不知道,一入口,下车时的那种不快也就烟消云散了。想不到浙东小城里也藏着这般美食。没有太多的大鱼大肉,各式以豆腐为原料的美食,却吃得我们几个上海人满嘴生香。 “飞流直下三千尺” 清晨出发游山玩水,一路车行于山野乡间,油菜花黄,桑茶遍地,小村庄里黄狗追逐,老屋墙脚的竹匾里晒着作药材的桔梗,洗净的新鲜雪里蕻排排晾着,八十老妪翻捡着自做的笋干,摆在村口,希望不多的游客能买走一些。山水相望、风过竹舞,这里听不到人声鼎沸,也看不见人头攒动。惟一打破这山野静谧的就是藏在会稽山里的百丈瀑布。 蜿蜒一公里的百丈峡谷一共藏着9条瀑布:移步换景,逍遥瀑、一线瀑、燕尾瀑、三瀑聚首、龙潭飞溅煞是热闹;球帘瀑、戏珠瀑,珠联璧合;汇龙瀑、五叠泉,错落翻滚;抬头,百丈飞瀑于百仞山崖间猛然跃出,飞流直下66米,真是瀑不惊人人自惊;最后,鸳鸯瀑轻流缓过,回复越女之温柔。“江南第一瀑布群”真的是名副其实。 南山湖漂流 相比百丈飞瀑,嵊州南山湖水库和大龙谷,就显得冷清了许多,虽然有雄伟高大的水库大坝和静如明镜的深潭大湖,虽然大龙谷内也有飞瀑可观,然而真得来此的游客却少之又少,人少却多了几分难得的清静:瀑落深潭,山树青郁,纷纷露着春的嫩芽,岩头上缀满白色小花,山杜鹃吐朱露丹,杂缀其间的玉兰树一身雪白,幽谷传香。独钓于湖边的渔人,仿佛和这山这水一起出神入定了一般。一到这里,我们真的很后悔没有带渔具。 更可人的是一汪静若处子般的湖水,在这里租船,只要30块钱,却没有任何时间的限制,船夫当然也要自己来当,自由自在地荡舟碧波与山影之间,你会感觉完全出离了城市的喧嚣,相忘于江湖。 聆听越剧之乡的清音 看瀑也看山,看山也看人,一天野趣盎然的漫游,重新回到嵊州城里时,天已黄昏。停车在嵊州文化广场,偶然又聆听了一番嵊州这个越剧之乡的清音:“侬今葬花人笑痴,它年葬侬知是谁?”细腻悲切的女声分明是潇湘馆主林黛玉花锄葬花的情景。 昏暗中围满的人群面目不清,冬青树丛影影绰绰,惟见被路灯打亮的唱戏女子的脸,这里,似乎人人都会唱越剧,男女老幼,二胡一拉,嵊州人唱腔落地,越音婉转。 据说每天都有小小的戏班子在广场上自娱自乐,白天上班,晚上来这里才子佳人一番,你看那敲“的笃板”的老者演完一曲,收起家什,放入竹编菜篮,回家去也。这大概是只有在嵊州才能见到的越剧表演了。而我们也正准备告别好朋友打道回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