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东游西逛:冬日独游圆明园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3月19日11:25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zoni009欢迎 网友投稿

  冬日,我独闯圆明园。所谓闯,是因为,我是以一个不速之客的身份闯入圆明园的。

  那日,有些风,天阴冷。我从颐和园的前一站下了车,依感觉向圆明园的方向走去。起初,是一条小土路,弯弯曲曲穿过了一片田地,经过了几片杨树林之后,出现在面前的是一个拆迁后的村庄。小村内有价值的东西全被拆走了,只剩下七高八低的残垣断壁和满地断砖碎瓦。根据地上残存的遗迹判断,拆迁应是不久前的事情。继续向前走,路越来越窄,草越来越多,小路竟消失在一片杨树林中。

  树林不茂密,但杂草很高。走不多远,就发现了几块残破的石雕,石质是石英砂岩,就是平常说的汉白玉,上面雕的云样花纹隐约可见,但石雕残缺不全,看不出原来的用途了。我的信心大增,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走出树林之后,出现在面前的是一条沙土路,从整洁程度看,每天都有人骑自行车从上走的。横穿沙土路,走上一个杂木错落的小土岗后,一片结了冰的湖面出现在眼前。从湖心小岛上摇曳的柳枝、远处小巧的石桥,我确信,我已经进入了

圆明园。刹那间,心里涌起了一股喜悦。我要登高而呼!我要证明……想法未了,突然听到"嘣~嗖-"的声音。这种声音很奇怪,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而且,似乎就是从地下传来的。刚涌起的喜悦马上换成了惊惧之情。我隐身树后四下观望,天灰蒙蒙的,只有风吹树枝的尖啸声,而且,视野内,没有一个人!也听不到除了风声之外的任何声音!此时,那种奇怪的声音又响起来了,由近及远。是战鼓吗?地下的战鼓吗?我们的祖先与洋人交战了?刚才我看的废弃石雕是时光倒流机吗?我是不小心进入了时光隧道了?一座万园之园被人洗劫后付之一炬,"可怜焦土",怎会没有一点怨气呢?大丈夫自当战死,被虐杀是耻辱的。拼了!我昂然走上湖面,仿佛一支AK47在手,勇气四溢。

  冰冻的湖面并不平坦,凸凸凹凹的,颜色颇象家乡的凉粉,若是此役胜利,家乡会是怎样呢?是继续延续满清帝国,受八旗子弟的统治,还是君主立宪换汤不换药呢?抑或是"三民主义"正大行其道吧?还是……我的思路还没进行完,"嘣"声音就从我的脚下响起,我象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将起来,怎麽了?声音正在远去,速度也不很快,使我得以看清真相。太简单了:湖面上的冰开裂了,正从一边裂向另一边,冰裂的声音!我的心里充满了失望与懊恼,原来如此!还好,刚才还保留了一点气概,否则还不遗羞?遗憾的是那万园之园的真面目就无法得以亲见了……不管怎样,我回到现实中来了。

  透过柔软的鞋底,我感受着冰面的起伏,这种感觉与通过小舟感受波浪的起伏是完全不同的,此时我是主动的,我是自由的,在冰面与陆地间,我可以任意遨游,寻找我心仪的东西,自由太好了!

  我径直走向那座远处的小桥,她没让我失望:半圆的桥拱、桥头飞扬的柳枝、结合严密无瑕可寻的红色石块,直让人回到"晓风残月"的江南。还好,鬼子没把她也拆走,象埃及的方尖碑一样。不对,是鬼子抢走的更好的东西太多了,顾不上这座小小的石桥了,而且,石桥不会燃烧,否则也就没有了。西方建筑多以石砌为主,大约他们喜欢烧人家的房子,同时也防备被人家烧,美国的白宫也被英国人烧过,因为不是木质的,所以还在。

  经过一座石砌的"独木桥"之后,我走进一个小池塘,走过桥洞之后,大有"柳暗花明"之意:小池塘被三座小土坡包围着,池边、土坡上长满了竹子,风吹竹叶,沙沙阵响。我仿佛坐入了一幅古画"竹林听风"之中。那是什麽?一艘沉在水边的破船?但颜色不象。走进时发现,这是一艘船,但不能航行,石船。确切点说,是一艘石船的下部结构。它很象颐和园的石舫,但具体而微,只有石舫的几十分之一大,上半部已被人窃走,只剩下几个安放柱子的方槽。我望着船头精美的花纹,遥想当年的情景:小潭如玉、翠竹当风,在"斜风细雨"中披蓑垂钓;抑或圆月当空,静观潭中月影轻移、竹影婆娑;还是舟中豆光一点,竹涛夜读;或者焚香舟中,静坐听雨?无论如何,远比画舫中歌舞饮宴雅得多了。该死的强盗!

  沿着水的方向继续前行,河汊一拐,前面出现了一座残桥。这原本也是一座石拱桥,但目前桥面已无踪影,只剩下了一圈石拱,残破不堪的样子。我心一怔:连小桥也毁了?!透过桥洞,对面又是一个湖,湖心小岛上却有一座鲜艳的亭子,完好的,亭边几株柳树随风摇摆着枝条。我感到了一种震撼:这亭子、这柳树、这残桥,分明是告诉我凤凰涅般、火中重生!我更愿意相信,这座亭子是劫后余生的,而不是新建的。而理智告诉我,如果走上前去查明究竟,结果很可能是失望。

  转身上岸,不再沿水而走,改为沿路而行。路旁的指示牌,使我很容易便找到了圆明园的标志:残破的大水法。到了才知道,大水法仅仅是当年西洋宫的一小部分,西洋宫大得很,包括宫殿、厅堂、雕塑、广场等一系列建筑物,原本是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所。如今到处是站立的石柱、断裂的石墙,残片上精美的文饰诉说着自己的身世,废墟中的野草嘲笑着昔日的辉煌。

  大水法旁,有一个巨大的标牌,是一张平面图,介绍了圆明园的盛况。圆明园原有七十二景,不包括西洋宫,西洋宫只是后来增建的一角而已。不由使我印证了临行前朋友的介绍"洋人烧过之后,木质的结构尚未全毁,王公、贵族们纷纷前来,偷走剩存木料、石料,来修建自己的花园,而不安分的百姓后来也蜂拥而上,捡拾有价值的东西,连圆明园的土都被筛过几回……""文明的正义之师"洗劫后还不忘放上一把火,荒淫的慈禧把军款用来修了颐和园(她的花园),腐败的贵族们将剩存材料修了自己的花园,不安分的百姓来拿剩下的……终于,圆明园没了。之所以有遗址在,那是因为西洋宫的断壁残垣没有用。我想问:那是一个什麽朝代?何等的腐朽!何等的耻辱!遗老遗少们对它尚有怀念之情,这是不是变态?!

  探询遥远的绿洲 胡杨林(上)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行者笔记:天使之城过新年 (2003/03/18 13:25)
行者笔记:天津 幽默之城 (2003/03/18 09:40)
行者笔记:拉祜族春节祭山神 (2003/03/17 12:34)
行者笔记:雪后三月华山行 (2003/03/14 11:25)
行者笔记:初见泸沽湖 (2003/03/13 11:13)
行者笔记:永州浯溪碑林 (2003/03/12 11:32)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