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情结:快乐生活从煲汤开始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3月14日10:50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十里小米香 北人不惯喝汤。这话有道理。小时候左邻右舍,吃饭时候小孩子乱窜,只有我家特别,有汤。晚饭还好,跟大家一样,一粥以蔽之,中午饭就显得特别了。其实又能有什么好汤水?印象里多半是西红柿蛋花汤,黄瓜片蛋花汤,紫菜蛋花汤,或者冬瓜虾米汤,白菜虾米汤,小白菜虾米汤……至为简单,就是要点水水的,来北京后学会,溜缝儿。 夏天,晚饭也喝汤。树底下,桌子摆好,小妹喜滋滋地晃着小竹椅子:今天是西红柿汤。红红黄黄的,撒一点香菜。没有胃口,也能喝一碗,顺带着一块馒头。 上中学,中午不能回家吃饭。带一小包一小包的海带丝,腌过的,开水一冲,当作汤。曾经在学校隔壁的一家单位,好像是省计委一类的,食堂里吃饭。托人买的饭票。图的就是中午免费的汤。可是几个月以后,只有米汤了,饭也就越吃越没滋味。最后还是回教室,吃带的饭盒,喝海带丝冲的汤。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南方汤水的。只是从什么时候以后,发现汤一定要慢慢炖出来才好喝。其实老妈说小时候我也占便宜喝过人家坐月子的鸡汤,那种肯定是柴火炖出来,又蒸了一下的鸡汤。可是我不记得了。 被南方来的朋友熏染,渐渐无物不可入汤。有段时间疯魔一样,什么都拿来试。其实也不算古怪,对广东人来讲。南宁来人,总是带几包清补凉给我。汤底的那些东西北京也不是买不到。只是她带来了,我也就自然不去自己买了。其实也未必就真的清火又滋补了,不过每次汤底的薏米捞起来吃,滑溜溜的,就说一句:是千里迢迢来的呢,就想起她说南宁的天气,还有雨后的木棉花,心里倒是有点不同的感觉。但是这段时间不大喝饭店里的汤。老火靓汤一类的话,都不及自己在家,周末一个下午慢慢出来的那锅汤好,虽然颜色白的没那么浓。 我做汤,深受老爸欣赏。每每被点名去做道汤来。后来发现,老爸的口味和我一样,喜欢鲜,不喜欢浓。这几年他身体衰弱,偶尔回家,煮些汤水,总记得切两片火腿提味儿。胃弱了,总希望他能多喝点好汤,补一补。鲫鱼、乌鸡、鸽子、柴鸡、龙骨,隔段时间总要炖一次。可是他吃的不多,到把蹭吃的那些人养起来了。整只的鸡啊鸭啊鸽子鲫鱼,炖了汤,捞出来,另加佐料烧,或者就凉了浇调味汁。各色调料的香气,好像总要压过清清的汤水。我就想让他们拿一边吃去,不要妨碍老爸喝汤。又听说其实汤有营养之类的话,其实是骗人的。养分照旧在肌肉纤维里,煮不出来的。谁知道呢?或许又是像跟人说红烧肉的汁好过肉一样的伎俩呢? 我做的汤可能格外适合老年人。婆家一个长辈来京,临时通知要来晚饭。着急忙慌的,排骨和白菜清炖了一锅。不料长辈吃了两块骨头肉以后,喝了三碗汤,说吃的舒服啊!幸好最后搁了粉丝,吃下去占点地方,不然都不够喝的了。 买了高高的白沙锅,棕色的陶锅,上釉的罐罐,一个一个的用坏了。说的那些防止沙锅裂的办法,没有一个管用,又或者本来煮汤的这个锅就是用不长的?就是不能跟煮饭炒菜的锅比的? 爸妈说:去打个汤。 小妹说:炖个汤吧。 我学会了,说:人家都叫煲汤的。 爸也学会了,扭头跟我说:去煲个汤。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