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美食:平遥牛肉和拉面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2月27日10:26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筱珠珠 突然就决定了周末去平遥溜达一圈,在火车站附近的朋友买了票,下班匆匆回家换了衣服就出门。早上7点过下了火车,迎接我们的是太原站外面让人感觉潮乎乎的一团冷雾,本以为会像其他地方一样很明显的就能找到去平遥的方法,结果我们一行四人一头雾水的站在广场上发了2分钟的呆,感觉饥寒交迫。决定先去建南汽车站,解决了温饱问题再研究下一步行动方向。 汽车站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繁华,街边的店铺大都没开张。放眼望去,只有马兰拉面大大的招牌突兀的立着,虽然日光灯管在灰蒙蒙的雾气里依然惨白,但里面的热气腾腾告诉我们应该是个温暖的地方,没有理由不进去。 说实话,但凡面食我都不感兴趣,北京的马兰拉面我也没怎么进去过,所以也没指望它能有多好吃,但在服务生的劝说下我们每人要了一碗加肉的拉面。想起兰州拉面应该是越细越显水平,我们全都要了“毛细”的那种。结果上来一碗超细的软软的烂烂的东西,好像也没有白萝卜片(我在北京对拉面的印象就是汤里的萝卜好吃,每次都特别要求人家多给一点)。好在还是热气腾腾,好在大家都饿了。稀哩呼噜吃掉,起码出门不再觉得冷了。 山西的第一餐饭不能算是当地特色,也没有意外的惊喜。只记住了——以后再也不要在马兰拉面里要加肉的那种。什么东西都不能太多,那怕是牛肉,吃到最后真正是味如嚼腊。 中午在王家大院的门口,找到了一家看上去还算干净的馆子。问小姐有啥特色,小姐拿出菜谱,第一个相中了王氏豆腐(名字差不多了),小姐言,王家嘛,是卖豆腐起家的(其实后来发现乔家真正早年也是卖过豆腐的)。之后又费了半天口舌才打听出还有个叫做blanz的东西,就是面和萝卜干一起炒得一盘。点了肉炒刀削面,和清汤刀削面,还有个山西过油肉,以及其他什么青菜。做菜的水平不值一提,但是豆腐确实不错,家常豆腐的做法,夹起来不会散,咬下去有点弹性,里面有浓浓的豆子的香味。开始还不明白刀削面怎么会是炒的,端上来才发现和烩面类似,在炒锅里做的,有一些汤水,区别于煮出来的面。事实证明,炒的刀削面比清汤的好吃,味道足,面筋道,真正好面。而且便宜,小碗的刀削面2.5元,大碗的3.5元。一顿饭我们四个人花掉了38大元,和早上几乎一样。吃的感觉可要舒服多了。 王家大院像一个城堡,里面人烟稀少,所以能照到很多背景非常干净的照片。在院墙上面闲逛的时候,发现墙外面的农家很有意思。窑洞在后面,靠着山,前面是个四方小院,院里养着几头小猪,一群鸡,看家的大狗悠闲的享受着午后时光。有的院子里停着手扶拖拉机,也有的院子里栓着在午睡的骡子,旁边的应该是叫碾子吧。偶尔也有小孩子在院子里玩儿。 我们几个不约而同的看上了在院子里散步的鸡,想着捉两只来吃肯定是味道不错的,于是讨论着是不是要出去以后随便进个院子和主人商量一下(这个愿望在第二天终于实现了)。 一路到了平遥,终于还是没能逃脱的被从城门口就盯上我们的一个当地大哥带进了他推荐的店住下(不过后来发现他人还蛮好的),然后在城里溜达了一圈后又回到了这家店吃饭。 当地的特色除了平遥牛肉以外,清一色的面食,好像写出来都比较别扭,各家的菜单上写法也不同。有叫秃则,就是面加油和盐摊成小薄饼,然后可以放凉了蘸着调料吃。我就是凉着吃的,冰牙,所以觉得不好吃,听说也可以做热了吃,但当时没人告诉我;有叫莜面栲佬佬(好像是这么写吧),感觉和我在内蒙吃的莜面差不多,用笼屉装着上桌,和秃则蘸一样的调料,觉得要趁热吃才好;还有高粱面、豆面做的其他各色面食。分别叫做拨鱼、剔丝、擦丝、拉条儿、等等。因为肚子容量有限,没有一一尝试。还有当然就是牛肉了。平遥最大的特产就是牛肉。在小城里几乎抬头可见卖平遥牛肉的店家,而且大都打着“冠云牛肉”的招牌,没有具体去考证冠云是地名还是生产厂家。还专门留意了一下附近没看见什么养牛的,据说平遥牛肉特殊的只是它的制作工艺,使用的也都不是本地牛肉,大多是从附近的省比如内蒙古之类买进的牛肉进行加工。 大块的牛肉摆在案上,又分牛健、牛腿等几种,买了之后可以马上真空包装,方便旅游着带回去给家人品尝。都是熟肉,可以直接吃,颜色好像比较红,不知道用了什么加工方法,吃起来没有筋,加热以后比较烂,有点像罐头食品,个人认为很适合带给老年人。就是那颜色始终让我觉得不太自然,而且我吃的都偏咸,没有特别的香味。 饭桌上点的红烧牛肉什么的也都是店家从外面买回来熟肉再做成菜上桌,不知道是因为生产厂家不一样还是制作工艺比较好,总之不像我尝的牛肉那么咸,味道也还不错。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