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行者笔记:徽州 卢村木雕楼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2月24日09:54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silkeye欢迎 网友投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各地的古老民居有了兴趣,那些民居既包含地域的特点,又有着历史的印记,全不似现在的房子,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是毫无特色的鸽子笼楼群。中国邮政曾经发行过一套普通邮票,图案就是中国各地的民居,我曾经试图收集但没有结果,后来就慢慢地忘了。这次在徽州的古村间又走了一圈,走马观花地看过来,不觉又勾起了我对那套邮票的想念。那套邮票中的安徽民居取景就是我们住过的黟县牛形村宏村的牛胃-月沼旁边的民居,我们在清晨时分漫步在月沼边上,拿着相机比划着月沼边乌瓦白墙的老屋,比划着如镜的水面上倒映出的马头墙,那情景好像就在昨日。

  徽州的民居大多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元朝或者更久之前的也有,不过留存完好的就很难见到。明清应该是徽商的鼎盛时期,那一时期留下了无数的

豪宅深院,引得无数的游人探访。徽州多山地,耕地少,使得徽州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谋求发展。无徽不成镇,也是徽州人的胡适先生曾经说:“一个地方,原来只是个小村子,徽州人来了,开了店铺,做了生意,慢慢就繁华起来。”原话记不得了,大概是这样的意思。徽州有各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朝外一丢。”徽州的男子外出或入仕,或经商,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就建起了一座座精美的豪宅,而更多的男人们,可能一去就再无消息。因为男人大多在外,所以徽地民居通常有“四水归堂”的天井,很高很高的墙,很厚很厚的门,很小很小的窗,是为了留守家中的女人、孩子们的安全。日子年复一年地过去了,徽商在中华大地上闯出了“无徽不商”的名气,而徽州的女人,也一辈辈地坚忍守候在高高的粉墙背后。

  位于歙县的潜口村有一个“潜口民宅”,里面有十三座典型的明代建筑,包括石桥、牌坊、路亭、民宅、祠堂、山门等,全部是由散落在各地的古建筑移建而来,在移建的过程中遵循原拆原建的原则,整旧如旧,在此可以全面地领略徽地明代建筑的风韵。潜口明宅中有一石桥,名为“荫秀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为单孔拱桥,据说原来这桥的两端一边是尼姑庵,一边是村庄,所以,“荫秀桥”三字,一半为阴刻,一半为阳刻,隐讳地指点出佛界与人界的界限,令人不禁为当初建桥者如此的奇思妙想慨叹不已。

  如果你想领略清朝民居的风采,那卢村的木雕搂和宏村的承志堂就一定不能错过了。出于安全的考虑,徽州富豪们所建的民居大多都是一个很简陋的门面,但内里却富丽堂皇,别有洞天。

  卢村木雕楼

  卢村离宏村很近,大约一公里左右的距离,那里有着号称天下第一的木雕搂。所谓木雕楼,是人们对卢村志诚堂的俗称,由七家古民居组成,均为卢氏三十三世祖卢帮燮于清道光年间所建。卢早年经商,后承袭祖制,任奉政大夫和朝议大夫,可谓官商一身,后人称之为“卢百万”。其一生娶妻五房,这一气宇恢弘,精妙绝伦的木雕楼,就是卢百万发迹之后所建的家宅,现在卢家的后人还居住在不同的院落中。游历其中,一边听着导游的介绍,一边看着精美的木雕,同时身边鸡犬之声相闻,路过厨房时,仿佛那灶台还保留着余温,空气中也似乎混杂着主人家饭菜的味道……心中就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好像穿梭在时光的隧道里面,置身在光阴的交界;又好像时光在这里早早就停歇了匆匆的脚步,一切都和昨日的昨日一般,没有任何的变换。居住在古民居中,自然不利于古民居的保护,特别是这样的木雕楼,让我们不免隐隐有对于防火的担心,但不可否认,也正因为有了人的居住,这房子就不至于冷冷清清地尘封在过去,平添了一份人气的温暖。

  卢村的木雕楼是我看到的最漂亮的木雕楼了。

  走进志诚堂,门、窗、檐,梁,无一不是精美的木雕构成。左右各有八扇莲花门。那时的门板通常有四部分组成,分别为:眉板、胸板、腰板、裙板。胸板大多为多宝格的式样,饰以宝瓶牡丹等图案,取富贵平安吉祥如意的兆头;眉板、腰板通常都很小,分别在胸板的上下对称,眉板多雕装饰性花纹,腰板则会雕刻些蝙蝠(福)、鹿(禄)、蜜蜂、猴子(封侯)等等中国民间有谐音寓意的图案,或是雕刻二十四孝的故事劝世人向善,渔樵耕读,读书最高,木雕中放映人们求学求仕得内容也很多,或者表现寒窗苦读,或者描绘名就功成后宾客盈门、宅地豪奢。木雕楼中有一块腰板雕刻得尤为精美,表现了一个书生赶考,有书童担了担子相随,身后有邻人倚门相送,书生骑在马上,正要过一个小桥,前面突然跳出一只猴子,拦住了去路。(这也是谐音象征的手法,取其马上逢猴,即“马上封侯”的意思。)整个画面中,亭台楼桥、花树人物等竟然分出了九个层次,邻人与书童的表情、衣服的褶皱走向、柳树枝条的摆动无不精美细致。可惜的是,书生的脸在文革期间被产掉了,那时表现统治阶级的木雕一律归为牛鬼蛇神,徽州的很多木雕中,人物大多没了脸面。这个“马上封侯”的腰板还因为其雕刻了骑马的书生、担担子的书童、胖胖的邻人以及桥边的猴子四个人物,恰恰与《西游记》中取经的师徒四人暗暗相和,看起来别有一番趣味。我们在塔川(离宏村不远得一个村子,因房屋依山而建远看象宝塔层叠,又因为有一条小河从村中流过,所以村名为塔川。)游玩时,也参观了那里的一座清代民居,那里的门板中的腰板业极有特色,雕刻的内容是启蒙教育的《千家诗》,共有十六首,蝇头小字书写的诗文,因为日久,很多字迹已经辨别不清了,但根据雕刻精美的画面,也可以想起熟悉的诗句。想来那时的厅堂不单单是家人聚会或待客之地,也许大人们会牵了或抱了稚子孩童,指点着这腰板上的诗句,教他们一一诵读着“天街夜色凉如水”,“夜半钟声到客船”呢。

  裙板是木雕楼门板雕刻的精华所在。一般人家的裙板是不做雕似的,木雕楼却不同,每一扇门板下都雕刻一个故事,有“苏武牧羊”,“太公钓鱼”,“羲之戏鹅”……一副副看过去,就看过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群板中有一块,因为当时被隐藏在柜子后面,有幸逃过文革一劫,人物保存完整,免去了“革面灭顶”之灾。画面表现的是陶潜隐居之后的悠闲生活:你看他半坐半靠,一手支颐,一手持了一杆荷叶,小童儿正忙不迭地往荷叶里面倒酒,他呢,就噙了荷茎,悠悠然啜饮着浸满荷香的美酒。主人看来已经喝了不少了,神色间有半醉的欣喜悠然,身边一个大肚子酒坛倒在地上,也被他就势作了依靠。

  前厅的东西各有一个厢房,分别是“卢百万”大房、二房妻妾所居住,木雕却颇为精美。花窗下有竹林七贤图,表现了七贤吟诗作画的情景。花窗与腰板下面有小幅小幅的木雕,连起来就是“百子闹元宵”,不过卢的大房未产,二房也只生了女儿,因为她们最终都没能生子延续卢氏香火,所有都受了冷落,卢百万似乎很欣赏陶渊明的悠闲生活,除了上面提到的渊明饮酒的雕刻外,房子的很多花饰都采用了隐逸清雅的菊花,而不是常见的富贵牡丹。

  围绕志诚堂还有三座精美的楼屋,分别是卢百万其他妻妾的住所,雕饰略有不同。其中的思诚堂现为卢氏三太太的后人居住,房中有一口小井,仅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竹筒取水,水清而甘甜,如遇战乱年景,房门紧闭,依靠家中屯粮,还有这源源活水,即便数月,也不成问题。思成堂中还有一对完好的石雕竹石墩,竹叶、竹节、竹枝、栩栩如生,难辨真伪,令人叹为观止。卢村的木雕楼还没有完全被世人所知晓,听导游说,游人也并不是很多,颇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意思。我相信,它精美绝伦的木雕艺术一定可以让每一个来过的人衷心感叹,不虚此行的。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行者笔记:黔东南之行所感 (2003/02/21 11:24)
行者笔记:元阳·彝族人家 (2003/02/21 10:56)
行者笔记:二探鬼城BODIE (2003/02/21 10:52)
行者笔记:云南特色之云南十八怪 (2003/02/21 10:45)
行者笔记:艰辛苦踏葵乡路 (2003/02/20 11:18)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