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行者笔记:二探鬼城BODIE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2月21日10:52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鱼水羽欢迎 网友投稿

  第一次去鬼城BODIE几乎算是个失败。虽然当时已是初冬,我也考虑到了气候路况等种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出发前专门到全美汽车俱乐部(AAA)打探过情况,那里的职员查了查告诉我“没有问题,照常开放”。于是我放了心,计算好距离时间后就开车上路了。当我从395国道转270顺着狭窄的道路弯来弯去往BODIE HILL顶上开了一段时间后,凭以往经验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果然,维护的还算不错的柏油马路到了约8500英尺高度时嘎然而止,前面的雪原里只剩下条覆盖着厚厚积雪的简陋土路。我跳下车望着面前的这条长长的往上崎岖延伸的泥泞土路不禁傻了眼。我的车并非四轮驱动,对于这种路是无能为力的。但好不容易从大老远来,就这么无功而返终究不甘心。正在我犹豫何去何从时,后面来了一辆硕大的福特越野车,车里坐了四个从内华达一个美军基地来玩的士兵。我连忙跑上去请他们让我搭个车,那几个年青的美国士兵很友好的答应了。

  当我正坐在福特EXPLORER宽敞的后座上为自己感到幸运时,车子突然停住了,前面一座长长的铁栅栏把整条道路牢牢封死,因为大雪BODIE已经完全关闭。当时已经是下午3点,过不了多久天就要黑。车上的我们几个人商量了会儿,最后还是决定,徒步进去。

  雪很厚,谁也没做好在雪中行进的准备,没多久大家的鞋袜都里外湿透了。雪泥,再加上山路,使那几个同行的美国士兵里开始掉队,而我却依然速度不减的走在最前面,只是偶尔停下来等等他们。翻过最后一个山头,BODIE终于展现在眼前,远处山顶的一片低凹地里地那些星罗棋布的破败木屋群实实在在的表明了在这个加利福尼亚和内华达交界处的荒凉之野,在雄俊绵延的内华达山脉之侧,在这个9000英尺的高山之颠,确实曾经存在过这么一座城市,尽管它早已死去。

  站在高岗上远眺着静沐在冬日夕阳中,被大雪覆盖的鬼城BODIE,这个画面如此的神秘,迷人,以致于当天色渐黑,连个手电筒都没带的我们没来得及细细游览就仓皇返回之后,依然不断回现在心中,进而也导致了我的第二次BODIE之行。

  BODIE是在美国西部淘金潮时因金矿而兴起的一个小城。虽然说是小城,但在它全盛期整个城市人口有一万,这在19世纪的美国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这样的城镇和人口聚集区在淘金热时大量的散步在整个美国西部,尤其是矿藏丰富的内华达山脉两侧。当然,它们大都早已因淘金热的消散而衰败,消亡。在美国,人们把这类城镇或人口聚居区统一性的称为“GHOST TOWN”。如果翻开地图,会看到这样的标记在加州和内华达交界处,以及整个内华达山脉比比皆是,而BODIE则是所有这些”GOHST TOWN”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第二次去BODIE我做好了志在必得的决心和准备的。安排好计划和行装,我决定徒步进去。可实际上二进BODIE却又是一个出乎意料。自从上次大雪后,当地就不曾下过一场雪,而今年又是暖冬,当我开到柏油路尽头,惊喜的看到,上次那条土路上的雪都化光了,路面虽然坑坑洼洼,惨不忍睹,但毕竟还很硬实,我的车可以勉强开过去。我小心翼翼的开车躲避着路面上因雪水浸泡而从边上山崖上崩塌下来的岩石,像扭秧歌一样在搓衣板似的土路上摇摇摆摆的用了15分钟开到了BODIE城,而我当初预计大概要花2小时才能走到。并且整个鬼城BODIE只有我一个游客,简直没有比这更美妙的事情了!

  顺着纵贯BODIE全镇的GREEN STREET,我开始了独自一人的漫游。

  GREEN STREET是南北纵贯BODIE的最主要的街道,虽然它名为GREEN,其实在9000英尺高的加利福尼亚内陆,这里终年根本就看不到什么绿色。沿着GREEN STREET,两旁四处可见摇摇欲坠,或已顶陷壁塌的“危房”,即使一些看来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也是如此。BODIE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859年,在1932年最后一个金矿关闭后它的历史也就嘎然而止了。也就是说,BODIE的建筑,即使最年轻的也至少有70年历史,因此这些建筑对于历史短暂的美国来说简直算是国宝。但BODIE同时又被定为" arrested decay,"就是说,这里的绝大多数建筑都必须保持现状,不做任何维护和修补,直至倒塌消失为止。那么在这海拔9000英尺,气候恶劣的高山顶,这个完全由木屋组成的小镇的完全消失也就不是太遥远的事。

  BODIE虽然是个很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但管理却很粗放。路边的草丛里散落着一堆堆业已腐朽的罐头壳,相信这些是当年的BODIE居民们顺手倾倒在此的,看着这些快要烂完的罐头壳不禁让人摇头,这些罐头壳每个都有70年或上百年的历史了,它们似乎应该被细心捡起来,用天鹅绒包好,放在博物馆的橱窗里供人观赏,而不是丢这任其自生自灭。要知道,100年对于美国史来说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啊。

  在一户状似住家的门廊下,我找到了个破烂的小搪瓷盆,里面放着一堆敲断的酒瓶口,瓶口的木塞依然完好,看得出是当年的喝酒人喝酒时懒得费力开木塞,直接打断酒瓶口所致。这样的酒瓶断口其它房屋周围也四处可见。这至少说明了当年那些喝酒人的两个特征:一是够恨,敲破口的酒瓶是很危险的东西,非常容易伤人伤己,不够恨的人没必要这么和自己过不去。二是暴,酒瓶敲破了酒就不好保存,但是如果每次都是喝个滴酒不剩,那也就没有什么保存的必要了。酗酒如此的人性格不暴躁也难。

  BODIE的兴起是因为它的金矿。但BODIE这个名字在淘金热时不光意味着黄金,同时也是贪婪,野蛮和罪恶的代名词。据说当时整个城市充斥着从各地涌来的淘金者和野心家,各种卑劣的阴谋和血腥的火并天天发生。这些使得BODIE的恶名比它的金矿还要声名远扬。当时一个见识过BODIE的人形容它是“罪恶之海,邪欲欲之地”。当一个小女孩就要随父母搬家到BODIE时,她在日记中这样写到“GOOD-BYE GOD, I'M GOING TO BODIE。”我看到当年一幅描绘BODIE日常生活的油画;酒吧里两伙着礼服高帽的人正推开面前的咖啡桌,拔出手枪互相对射。

  当我在西部空旷的乡间游荡时,遇到的人们都是友善,礼貌的。这让我很难把他们和他们100年的祖先联系起来。可是毫无疑问的是,当年BODIE城里那些无恶不作的恶棍们确实就是现在这些温厚淳朴人们的祖先。

  在当年主宰整个BODIE的EAST MINING CO.(东部矿产公司)的楼前,我意外遇到了一只猫。它一身华丽的毛皮,端坐在公司大门中央,神情优雅而高傲的审视着前方,像在思考着什么。这只猫对于我的出现不屑一顾,我从兜里取出一块巧克力探手递给它,它对于我的靠近即不躲闪也不迎合,对于我的巧克力也仅仅是孤傲的低头嗅了嗅,就抬起头不再理睬。我觉得有些无趣决定不再打扰它,转身离去。后来我在别的地方又几次遇到它,虽然是不同的地方,这只猫却永远是保持着同样的姿势,同样地表情。毫不夸张的说,它的气质确实有如一位坐拥四海的君主。或许,它本来就是这个高原鬼域的君主。

  鬼城里有不少房子可以随意进入。虽然都是故迹,但不像其它地方,总是喜欢在陈旧的遗址上到处钉满金光闪闪的标识板和解说牌。在鬼城BODIE你根本就看不到任何这类东西。随便走进一户住宅,斑驳的墙壁和凹陷的地板毫无掩饰。厨房的餐桌上毫不造作地随意放着煎锅和碗盘刀叉,一如任何一个刚用完早餐,主妇还来不及收拾的普通家庭的厨房,只有餐具和桌面上积落的厚厚灰尘提醒你曾经流逝的漫漫岁月。在BODIE时你经常会有这种感觉;感觉你不是在游览某个著名的历史故迹,而是误入了睡美人故事里的那个被巫婆施了魔咒的古堡。所有的人们在那一瞬间沉睡过去,这个城市的一切在那一瞬间突然终止,它的历史也在那一瞬间突然凝固,不再改变。从这一点上来说,美国虽然是个历史短暂的国家,但它对于历史遗迹意义的理解和态度不得不令人敬服。

  在一间布满尘土的卧室里靠窗放着一张早已朽烂的沙发床,边上斜放着一张破旧的看不出原色的椅子。一百年前的某个冬夜,也许一个小男孩就躺着这张床上,望着窗外的飞雪,听坐在床边椅子上的妈妈念着“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在梦里去到了遥远的东方。。。。

  GREEN STREET的尽头就是BODIE金矿。BODIE金矿是整个鬼城最大最醒目的建筑群。本想进去看看,可是门口贴有告示,每年只有五月到十月间开放,其余时间禁止入内。这种开采过几十年的矿井是非常危险的,里面大多四面八方纵横交错着各种巷井,稍一迷路就出不来。我想了半天终于止住了好奇心没有潜入其中,这也算是我二进鬼城的唯一一个遗憾吧。

  顺着连接GREEN STREET尽头的小道,我登上了环绕BODIE最近的一个山顶。整个鬼城BODIE尽展眼前,我又找到了第一次俯瞰BODIE时的那个画面和感觉。山顶风寒云涌。本来乌云耸动的天空突然现出蓝天,接着阳光也从厚厚云层的缝隙中照射下来。在中午明亮刺眼的阳光照射下,蓝天白云下的山脉愈发显得俊美蓬勃,眼前的这个鬼城BODIE却似乎更加苍老破败。可是这怎么可能?BODIE的历史不过才144年,而这座山脉起码在这已经存在一千万年了。

  天空的乌云渐已散去,眼前是鬼城BODIE,远方就是雄伟壮丽的内华达山脉。凛冽的山风吹过山谷,一百年前它一定是以同样的姿态吹过这个“罪恶之海,邪欲之地”,一千万年前它也一定还是以同样地姿态吹过这座刚从太平洋海底升起的新生山脉。风从东方来,向着西方,向着西方的内华达主山脉呼啸而去,眺望着远方的群峰,顿升憧憬。是的,让我原意去跋涉攀登的其实不是这里,不是这个所谓的鬼城BODIE,远方的山脉,和那些高耸的群峰才是真正吸引我的所在,那才是我将要去的地方......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行者笔记:艰辛苦踏葵乡路 (2003/02/20 11:18)
行者笔记:柳柳州之永州 (2003/02/20 10:46)
行者笔记:一天走遍悉尼 (2003/02/19 11:33)
行者笔记:又见南岳衡山 (2003/02/19 11:16)
行者笔记:逃荒记·穿越冰河 (2003/02/19 11:02)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