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吃吃情结:记忆中儿时的美味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2月08日10:32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wqc171

  70年代初,1972年吧?我上小学一年级。那时的理想是天天馒头蘸白糖、蘸芝麻酱就好了,要是有油炸馒头片蘸白糖,就神仙了!

  家里吃肉,平时买2毛的炒菜,周末买3毛的肉馅包饺子、蒸混合面(棒子面和白面)菜团子,很好了!再奢侈一点儿,买5毛的肉,那是家里来客人的饭食,平常,甭想!记得最深的是父亲工厂食堂的美味:猪油炸的大大的油饼,那叫一个香啊!还有猪油烧的长条茄子,茄子炸得很透,然后上锅烧,最后勾上稀芡,那茄子块儿软得都快没魂儿了,虽然是芡汁多茄子少,可是真好吃啊!

   那时几乎所有食品都是定量供应,花生油一人每月半斤,不够吃,家家耗大油(在北京也叫荤油)。耗大油用的猪网油(板儿油)也是凭本供应,耗大油剩下的油渣儿(油梭子)是好东西,撒上花椒盐,是不错的下酒菜,还可以烙脂油饼、作馅儿,香!

  那时带鱼卖2毛5一斤,好一点儿的卖3毛5或3毛8,过年吃的。压岁钱是崭新的1毛2毛的毛票,连号儿的,要是有一张5毛的就太份儿了!一般穷人家流行吃溜肥肉片解馋,放葱蒜酱油勾上厚芡,肉片吃完了,浸满油脂的厚芡(淀粉疙瘩)就米饭也很香,也可以当肉吃!鸡蛋?稀罕物,很少吃,不过那时的鸡蛋应该是柴鸡下的。1983年考大学时,我才有每天一个的特殊待遇。

  那时冬天吃自己存的大白菜,家家腌雪里蕻、芥菜疙瘩,记得母亲用大盐和花椒腌,腌一冬,要不断倒缸,到来年清明把芥菜疙瘩用腌汤熬熟,晾干,能搁好长时间不坏,熟芥菜疙瘩口感肉头,父母至今还很爱吃。虽不是东北人,母亲也要激一小缸酸菜。秋天母亲还要晾些茄子干、豆角干、小白菜干,这些咸菜、干菜正好在春天蔬菜青黄不接时接短儿。可别小看这些简陋货色,在母亲手里照样可以做出好吃的东西。春节时用茄子干炖肉,能炖出蘑菇味儿来。小白菜干泡了做馅包饺子,别有一股清香的味道。雪里蕻熬豆腐更是一道平民易得的美味。 再往后,冬天开始有大棚菜了,很贵!只有过年才买一些,不过买回来多是冻的,记得即使是冻烂的柿子椒,炒肉的味儿都特窜!那时候少啊。那时的

西红柿、茄子、黄瓜、蒜苗,有味儿!那时过年才到大的菜市场置办年货,有名的是:东单菜市场、西单菜市场、崇文门菜市场、东风市场(新东安)、朝内菜市场这几家,只有那里货全啊。

  水果少,春天揪榆钱儿、槐花(树高,有的孩子摔死了),秋天偷别人院子里的枣、桑葚儿,实在馋得没辙,就到药铺花3分钱买一个酸甜的大山楂丸——越吃越饿!这山楂丸舍不得大口嚼着吃,那样就未免太奢侈、太浪费了,要用门牙一点点,一点点铲下来,在舌头上含化了,再慢慢儿咽下去,这样才能解馋,才算物尽其用,心里才觉着熨贴。往往是吃一半,另一半用纸包起来留着第二天再吃,一个山楂丸恨不得能吃3天!印象比较深的水果还有:沙果,细软多汁的京白梨,一咬嘎嘣脆的纯种小国光苹果,冻柿子,荸荠和菱角。夏天的红果儿、小豆冰棍,3分还是2分吧?奶油的5分。东直门外第三轧钢厂、摩托车厂的用保温瓶打的企业自制防暑汽水(估计就是香料、色素、糖精、苏打配的),汽儿倍儿足,扎凉,猛喝一口脑瓜子生疼!

  80年代初期,情况稍微好些,记得住的

美食是刚出锅儿的富强粉馒头就血肠,血肠是北京副食店卖的一种红色有辣味的肠,含肉量比较高,比哈尔滨红肠软、嫩。粉肠也行,只是味道差些,全是淀粉啊,切开只有星星几点瘦肉和凝脂,不过那时也足以解馋了。

  那时饮食也像现在吃麻小儿(麻辣小龙虾)、水煮、香辣什么的,也有流行。比如记不得哪一年西红柿泛滥,家家兴做西红柿酱。那一年苹果泛滥,家家兴做苹果酱。还有兴全民泡红茶菌(用水杯培养的一种菌,用茶水还是糖醋,记不清了,反正杯子里是黑红色的伞状菌体),实际上是喝泡红茶菌的液体,酸甜,据说包治百病,神了!后来又听说这液体不好,致癌,于是这股风才渐渐平息了。

  往事如烟,世事流变,有的变好了,有的却未必。

  计划经济时代每月凭票供应的一半粗粮,一半细粮,再加上少量的动植物油,按现在的评判标准,几乎就是一种健康合理的膳食结构,虽然蛋白质和

脂肪少了点儿,虽然带有强制性。那个时候虽然营养不良症时有发生,但很少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这些富贵病。

  80年代初,猪肉突然多了起来,于是人们放开肚皮猛吃了一气,多年的馋虫倒是喂饱了,病根儿却落下了。据说由穷突然变富比一直富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这些富贵病,也许是身体多年的平衡机制被突然打破的原因吧,我估计现在很多五六十岁的人的糖尿病根儿都是那时落下的。现在好吃的丰富了,都淤了,人们反而觉得无从下嘴了,原因是品质下降了,唉,都是化肥、农药、转基因闹的,弄得人们非麻辣不刺激。想来小时候虽然赶上了食物匮乏的年代,但正是由于匮乏,吃到时才倍感珍贵和喜悦,才能更深入地体味和攫取其中的滋味,虽然那时的食物现在看来是多么的简陋不堪。

  儿时对一种新鲜食物的感受和对世界上其他陌生事物一样,是人生的第一次尝试,所以充满了纯粹的好奇,当感到好吃时,心中又会生出一种纯粹的喜悦,这喜悦往往让人终生难忘,由食物又念及家乡,无论天涯海角,莼鲈之思萦萦不绝。及至老大,已品尝了很多美食珍馐,同时也品尝了人生诸多的苍凉况味,无论是味觉还是其他的知觉已经部分麻木了,很多时候我们吃饭时,无论面对家人还是朋友同事,脑子里会闪过很多与食无关的别的念头,对食物本身已经是心不在焉了,不会再有儿时的专注的心境了,这时已经很难吃出纯粹的滋味了。

  唉,儿时的美味,永不再来!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食神眼:新春美食龙虎斗 (2003/01/28 13:02)
食神眼:除旧迎新年夜饭 (2003/01/28 12:43)
食神眼:今年过年怎么吃? (2003/01/27 11:22)
食神眼:在日本排队吃拉面 (2003/01/27 10:17)
食神眼:桂林小吃看通透 (2003/01/24 10:46)
食神眼:糯香清甜的藕圆 (2003/01/23 10:15)
食神眼:最爱蟹黄小笼包 (2003/01/22 12:58)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