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牙通古孜 遥远的伊甸园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1月24日11:25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风沙星空欢迎 网友投稿

  中国沙漠第一村---牙通古孜

  (一)

  如果没有中国第一条沙漠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牙通古孜永远不会展现在人们面前。

  牙通古孜是个小村,维吾尔人居住,离民丰县城150公里。沙漠公路修通后,牙通古孜到公路边只有18公里。

  这是个来龙去脉一时半会儿根本讲不清楚的牙通古孜--对外界来说--因为没有文字和历史遗迹的记载,有的,只是沙包、胡杨、茅草、尘土......

  我们拐进18公里的路,还算不错,流沙虽不时地盘踞在石子路上,但并非艰难。

  在没有修通沙漠公路前,牙通古孜的村民到县城的距离是150多公里,骑马走沙包要一个多星期。修沙漠公路时,当时牙通古孜是属牙通古孜栏干牧场管辖的一个村,牧场的汉族书记听说要修沙漠公路,便跑到筑路指挥部看了沙漠公路路线图,当他看到公路离他们的村庄只有18公里时,便哭着,跪在筑路领导的面前,央求筑路领导们是不是能把路修过牙通古孜村,并替300多口村民求情。

  牙通古孜是维语“野猪出没的地方”的意思。新疆有野猪,大多在森林地带。沙漠里有没有,只有从这地名猜测了。

  (二)

  走完18公里路,胡杨林间有许多零散的土屋。但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幢建筑是白瓷黄砖的学校。

  学校门口站着3个学生,好奇地盯着我们看。

  “牙通古孜吗?”

  “耶。”再问他们,不懂了。

  村子太小,就一条不长的土路,还是个十字路口,铺着石子。

  那个赶着驴车、叫不上名的矮个维族老头见我们的车停在村中央,立即迎上我,向我问好。

  于是,我请求(的确,这请求不是我强迫他的,而是我的一份尊重和善意)正赶着驴车从地里回来,我希望我和他、他的驴、他的驴车合影,这位头戴白帽、脸色黝黑、长须挂鬓的老头以其高贵的方式答应了我的请求。我立马感觉到仿佛是他给我的恩赐--因为以前我从未得到这样的恩赐--于是,我把我的车停靠在路边,与他及过往的维族老乡合影。合影时,我不住地看着他们的驴、驴车以及我的越野车、他们身上的袷袢和我身上的休闲运动服等全然不能相提并论的面前的一切--他们使我兴奋,使我热爱。

  我握住这位袷袢领口露出被阳光染成铜色的胸骨、被岁月染成的白发银须、呈现出坚韧与灵动的生活在我把这里称之为“最佳生活状态”的老人的双手。

  美是不自知的、浑然自在的。美是一种淳朴。

  老头便是美的,尽管他的长相并不美:长得矮小、有点古怪、眼睛机敏却神情迟钝、脸上混杂着苍老、表情沉默……

  天知道我是怎么在这里遇见他的。但,我和他握了足足有一分钟的维吾尔式的手。

  (三)

  叫住一个穿红色T恤的维族小伙子搭腔。原来他还懂汉语。小伙子叫艾尼瓦尔,25岁,是村上的会计。于是拉着他坐在村中惟一的一家小饭馆里,要了一壶茶,聊起来。

  屁股刚落座,就围上来一群维族人,个个长得浓眉大眼,短须长鬓--像突厥人。是好奇吸引了他们,全都围在饭桌前,盯着我们和艾尼瓦尔,听我们聊天。

  艾尼瓦尔的业务不熟,对村上的好多情况不了解。村长说话了,可惜我们又听不懂了,艾尼瓦尔给我们当翻译。

  村长说,这个村只有346口人,56户人家。3500亩地,种西瓜、种棉花、种玉米、种麦子,放羊,挖野生大芸(肉苁蓉)。

  (四)

  正当我们汉语维语夹杂地交谈时,副乡长王春亮来了,坐在我们跟前。王乡长只有28岁。

  王乡长说,1997年他只有23岁,县上派他来这里时还没有18公里的石子路。从沙漠公路到村上,他走了3天:

  第一天,骑马,3公里;第二天,坐来接他的维族乡亲的牛车,10公里;第三天,步行,5公里。

  1998年,民丰县从安迪尔栏杆牧场新析出牙通古孜乡,乡政府就驻扎在牙通古孜村。于是,一个乡就一个村,一个村就346口人。牙通古孜乡恐怕是中国最小的乡。

  王乡长的月工资是1100元。他每年回县城3--5次,大部分时间领导村民生产劳动。王乡长还没女朋友。

  牙通古孜的学校有110个学生,中学生30多个,小学生80多个,12个老师,上维语课。全村历史上只有3个人考上了大专。去年,县上在这里建了医务所。这两个“单位”是乡上仅有的公益单位。

  (五)

  王乡长带我们去看全村人的生命之水--一个百多平方米的涝坝池。涝坝是新疆人对“池塘”的一种称呼。

  牙通古孜的涝坝周围用干芦苇和胡杨围拢起来,开了个门,人挑水时推开门,离开时关上门,以免小孩和牛羊进去污染了水池。

  涝坝水是丰水季节从穿过村中的那条很小的季节河--牙通古孜河中引入的。洪水季节,河水夹着泥沙进了涝坝,澄淀后就可以饮用了。

  这个涝坝池是全村人的生命之源,围在一片干树枝里,干树枝上爬满了青藤蔓,进口有个木柴搭的“台阶”,提水饮用的村民站在这儿从涝坝池里提水,再挑回家,沉淀,煮汤作饭,煮茶打馕。

  涝坝水上浮着几片树叶,水中游着几颗浮游生物。一个女孩蹲在“木台阶”上,用瓢拨开树叶,舀了水倒进桶里,然后挑走。

  涝坝旁有个土屋,王乡长指着说,那是村上惟一的清真寺。让王乡长带我们进清真寺,寺门不开,王乡长说,阿訇可能是去自家的地里干活了。这座泥土抹的、角楼上有棵月牙的袖珍清真寺庇护着牙通古孜的村民。

  (六)

  多年前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报道过沙漠“白毛男”的故事就在牙通古孜。“白毛男”叫宗建锋,广西人,1972年不知什么原因一个人沿着牙通古孜河床走进封闭的牙通古孜。当时他是全牙通古孜惟一的汉族人,先是放羊,后来有打家具的手艺,就在这里定居了。

  村上人看宗建锋年纪不小了,就撮合着他和村上的维吾尔女子多来提汗成了亲。婚后,他们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是22岁的吐孙江、20岁的肉孜和18岁的女儿吐孙古丽。古丽现在在读初二。

  前几年,沙漠公路修通后,宗建锋带着两个儿子突然不辞而别,不知去向。后来,宗建锋又不知从哪儿寄来一封信,让人转给自己的老婆。信中说,我对不起老婆。但他没说他和两个儿子在哪里。

  请王乡长带我们去看“白毛男”的老婆,他为难地说,“去不得,老太太发脾气,打人呢。”

  “为什么?”

  “老太太想念丈夫和两个儿子。两年前,县民政部门答应让他们团聚,但却不知道“白毛男”的下落。于是,老太太就埋怨政府,见了记者和参观的人就骂,就打”。

  (七)

  村上的10多户汉族人种棉花、伽师瓜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过去牙通古孜的村民一直沿牙通古孜河放牧,现在他们学汉族人种地。全村耕地面积和种植的作物是:1500亩西瓜,500亩棉花,600亩麦子,500亩玉米--西瓜运往外地,棉花卖给县上,麦子自己吃,玉米喂羊。

  (八)

  告别牙通古孜时,艾尼瓦尔拽着我们说,下次你们来了,我带你们去大麻扎(即尼雅遗址)。不远,只有40公里。

  重又驶上沙漠公路时,路边有两个牌子,“中国沙漠第一村--牙通古孜”,还有一个是,“中国优质哈密瓜基地”。看了一下里程碑:S498KM。

  有人说,上帝把亚当和夏娃逐出的伊甸园就是现在的和田。因为“和田”古代叫“于阗”,古代“于阗”的一切景物都与“伊甸园”一样。我想也是,牙通古斯古代不是有野猪出没吗?有野猪就有森林,有森林,亚当才会用树叶遮羞。

  傍晚,红彤彤的太阳落在塔里木的沙漠上,典型的“长河落日圆”。

  梭罗在他的《瓦尔登湖》里讲:“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若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

  牙通古孜正是那个“遥远的地方”。

  离开牙通古孜时,我暗自对自己说,从现在开始,对寥廓的荒野、无声的沙漠、寂静的人群充满敬意吧,就像对我的父亲、母亲!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行者笔记:西贡之风花雪夜 (2003/01/23 11:06)
行者笔记:陌生的漓江味道 (2003/01/22 14:02)
行者笔记:难以抗拒上海的诱感 (2003/01/22 13:22)
行者笔记:去年烟花特别多 (2003/01/21 11:01)
行者笔记:追踪神秘的极光 (2003/01/21 10:31)
行者笔记: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2003/01/20 10:31)
行者笔记:小城惊魂之旅 (2003/01/16 11:36)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