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行者笔记:昆明五品(上)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1月23日11:00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稻糠木欢迎 网友投稿

  每次翻开云南地图,手指在点到昆明后便会即刻游走,丽江、中甸、德钦、怒江、腾冲、瑞丽、版纳、元阳……,昆明在行者的眼中沦为一个驿站,停留的长短完全取决于奔赴另一个目的地前的间隔时间,有时候短暂得只够吃一碗米线。

  当我收敛起所有继续前行的冲动,一门心思地在昆明住满5天,昆明能对得起我的期待吗?一个熟悉的背包客曾跟我说,云南好,但不是昆明。我知道他虽然到过昆明三次,但每次都是匆匆路过,而我这次想作一个长客——不是点一下头就会离开的“常客”。

  一、翠湖

  “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昆明人——包括外来的游子,对翠湖充满感激。”——汪曾祺《翠湖心影》

  翠湖原来是滇池北边的一个湖湾,沧海桑田,现在的翠湖已经和滇池远远分开,但昆明人对翠湖的感情似乎比对滇池还更加依恋。翠湖是个湖,也是条路。自从去年10月,翠湖公园取消了门票,翠湖和昆明人的亲近关系更进了一层。沿湖的走廊已经成为市民的步行道,依栏相偎的情侣,蹒跚学步的啼童,遛弯健身的老人,寒暄亲热的姐们,甚至衣衫褴褛的乞丐都共同分享着翠湖的景致,他们是被翠湖滋润的市民,只是同一片天空下有着不同的景遇和心情罢了。

  如同我对杭州所有的好印象都集中在了西湖一样,翠湖在我5天的小住中意义重大。我不是一个喜欢寻古拜庙的人,也不喜什么人工景点,在这时间充裕得近似浪费的5天里,我没有去过吴三桂的金殿,没有去过大名鼎鼎的世博园,只是留恋在昆明的街头巷尾,迷散于绿树红花和吃肆小铺之间,无一例外的是,每天不论是小憩还是终点,总有一个会在翠湖边,在第5天,我终于记下了翠湖海心亭的那幅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我不喝酒,也不喜欢空对明月的孤独,换一种方式,还是在翠湖,在天高云淡的白天,三五知己,把酒换成浓浓的普饵茶,这是我心目中昆明最惬意的生活。

  我确信,翠湖的生活状态能打动所有梦想过幸福生活的人们。

  二、海鸥

  “……几十只来路不明的水鸟光临闹市,行人伫立凝望着,没有人投石惊扰,没有人举枪射击。”——1985年11月,昆明媒体对海鸥第一次光临时的报道。

  在这篇已无迹可寻的新闻报道里,记者因为对这群长着白色羽毛,红色嘴唇的鸟类的陌生,只能含糊地称之为“水鸟”。现在连昆明三岁的儿童都知道这“水鸟”是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红嘴鸥的光临就像一个童话,一个城市的童话。昆明人成群结队地来到城市中有水的地方,站在水边,向空中抛着面包屑或者海鸥有可能喜欢的其他食物。红嘴鸥给昆明人带来一个惊喜,昆明人则用自己的行动给它们发出了每年的邀请。从1985年的冬天开始,每年的11月中旬到第二年3月中旬,成千上万只红嘴鸥都会准时来到昆明,就像和昆明人有了盟约,18年不断。

  我虽然也曾路过昆明几次,但能遇上红嘴鸥却是第一回。在翠湖边花1块钱买一排面包或者昆明人专门为红嘴鸥研制的营养饲料,揪成小块抛向空中,逐渐地引起海鸥的注意,三两个从水面跃起,准确地在空中衔住。我加快频率,旁边的小姑娘也加入我的阵营,更大群的海鸥从水面掠飞过来,盘旋在空中捕捉着食物,当十几只海鸥同时向你头顶俯冲的时候,我竟然开心地像个孩子一样大笑,重新焕发的童心弄得我有些不适应地紧张。我爱死了这帮海鸥。

  戏耍累了,大部分海鸥也被游人喂饱,漂浮在水面上休息,太阳暖暖地照着。在翠湖里面找了个靠水的地方坐下,那种晒着太阳,偶尔打个盹的闲适又重新回来了。海鸥就在不远处,在水面或是空中做着各种姿式,或伏冲、或翱翔、或是掠水而起,划着优美的弧线。

  昆明人向我讲述了一个“海鸥老人”的故事。这个老人几乎天天到翠湖喂海鸥,穿件过时的旧外衣,背个破布包,手里拎只装满饼干的塑料袋。他与别人喂海鸥的样子不同,他从不把掰成小块的饼干抛向空中,而是成排地摆在栏杆上,然后,嗫起嘴向空中的海鸥发出讯号,有时还喊着他给海鸥取的名字。海鸥像是能听懂他的语言,听到他的叫声便落下来,在离他很近的地方,停下来吃他放好的食物,有时就停在他的手上或肩上。老人就笑着,像是看年幼的孩子。

  后来有人了解到,老人住在西郊,到翠湖有三十多公里的距离,因为不舍得花钱坐车,老人都是走着来。他一生未娶,退休前是一家国营企业里的普通工人,每月从单位领取三百多元的退休金。我查过相关的报道,海鸥是1985年第一次光临的昆明,第二年,这位老人便离开了工作岗位,他坚持相信,海鸥是他退休那一年到达的昆明。也许是因为孤独,也许是出于对小精灵们的喜爱,从此,到翠湖喂海鸥就成了老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当媒体想要报道老人的事,找到了老人的单位,才知道老人已经离开了人世。

  海鸥老人说过一句话:海鸥是有情谊的,只要你对它好,它是会记住的。18年了,红嘴鸥已经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我相信红嘴鸥和昆明人的盟约还会一直延长下去。除了越冬,它们也许还和我一样,深刻留下了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行者笔记:陌生的漓江味道 (2003/01/22 14:02)
行者笔记:难以抗拒上海的诱感 (2003/01/22 13:22)
行者笔记:去年烟花特别多 (2003/01/21 11:01)
行者笔记:追踪神秘的极光 (2003/01/21 10:31)
行者笔记: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2003/01/20 10:31)
行者笔记:寒冷的冬季需要一些刺激 (2003/01/17 10:35)
行者笔记:小城惊魂之旅 (2003/01/16 11:36)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