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论吃:吃在过节的日子 |
---|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1月21日11:33 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
马上就到了春节,心情无比激动,又到了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吃的好时候。 和西方人在饭前都要祷告一番“感谢主赐予美食”之类的奉承话不同,中国人在历来吃的方面是直来直去的,几千年的传统中,春节,吃!端午,吃!中秋,吃!重阳,吃!元宵,吃! 有些传统节日,比如寒食、乞巧等等,如今已经不大流行了,不然还要接着往下吃,看看多厉害,如果说老外们是Eat的话,那我们中国人就是Eatting了,生命不止,吃饭不休,中餐万岁,饭馆千秋。 到了与世界接轨的年代,西方的传统节日渐入东土,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接受新事物时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情人节有烛光晚餐吃,拿来!圣诞节有火鸡吃,拿来!其它慢慢再研究研究。 中国人不管好事坏事都非吃不可,西安事变时,陈独秀听说蒋介石被抓,连连高呼“打酒来!”抗日战争最艰苦时,山城人民同仇敌忾地大吃三鲜锅巴,美其名曰:轰炸东京。往近的说,“四人帮”一倒台,除了游行庆祝以外,大家还念念不忘按“三公一母”的比例蒸几只大闸蟹来吃一吃。 广州好歹还规范一些,我到过的一些内地小县城,各种名目的“土豆节”、“火锅节”、“小吃节”、“鲤鱼节”、“黄牛节”等等,让人目不暇接,简直吃不消。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成绩是主要的,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许多地方因有“会吃”的美誉而无比自豪,这些节日不仅弘扬了悠久的饮食文化,而且还拉动了内需,刺激了消费,扩大了就业,表现出了一片形势大好的喜人气象。 和沿海的城市个个争着要做国际大都市相比,内地小县城的创业激情也不甘人后,在我老家,附近几个小县城一起上马,都争着要建成本省的“小吃中心”,据我所知,这一堆小县城都没有什么优势产业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出“吃”这一招,实在是剑走偏锋逼不得已。 眼下是普天同庆吃在春节的好时候,除了告诫自己不要暴饮暴食之外,我还打算把今年自己所有吃过的东西作个梳理,有所总结,继往开来,争取在新的一年吃上一个新的台阶。 年夜饭已经上了,春天还会遥远吗? 平生最爱就是雪莱的那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遥远吗?” 同样道理,在吃的方面也有着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中国人已经习惯在大年三十晚上大快朵颐,那公历的大年三十呢? 和中国人的春节、西方人的圣诞节不同,元旦是一个无国界无宗教背景的全球性节日,冬天还没有完全过去,但已经光明在前。 正值广州美食节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更多的餐馆则转向于修炼内功,接下来的一年,广州人的口味越来越高,消费越来越理性,是吃在广州更精彩的一年。 丽晶明珠的年夜饭定单已经提前一个多月告罄了,作为一个香港厨师,有“南天鲍王”之称的和哥在广州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广州饮食业的不断发展,除了本地的消费条件以外,香港厨师返回内地发展也是一个刺激的因素。 新年新气象,和哥的鲍鱼像一只只元宝,外国人只吃鲜鲍,而中国人却把干鲍做成了极品,点石成金,催人奋进,奔向幸福的小康。 那些富贵吉祥的菜名,“风生水起”、“玉树银花”、“有凤来仪”,预示着中国人对幸福的期待,有人说这是一种精神按摩,错了,这是一个民族从饭桌上流露出来的乐观和坚韧。文/闫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