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腊八粥 温情弥漫整个冬日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1月10日10:12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馋嘴胖妈咪

  又是是十冬腊月天,又是天寒地冻时,每年此时在祖国北方是最难熬的时候,出门双手插兜,哈气成霜,冻鼻子冻耳朵的,多想回家的时候能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粥啊。食粥,是中国人一种独特的传统饮食方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沿袭至今更有许多花色品种繁多的吃法,而流传最久远、最广泛的当属这每年春节前夕农历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吧?

  说它流传久远,佛经里说,佛祖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因此每逢这一天,所有寺院里都要煮粥供佛。而民间传说却是另外一个版本,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坐龙廷前家境贫寒,到腊八这一天无米下锅。他就用讨来的各种米、杂豆,几粒枣子放到锅里煮成粥,吃后肚子不饿了,身上也不冷了。后来当了皇帝,想起当年事,遂把这种腊月初八吃的粥赐名腊八粥,流传至今。由于腊八粥是以糯米和赤豆、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等杂粮干果熬成的粥,加上又是在新春即将到来的时令,成百上千年的传下来就被民间赋予了老百姓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而制粥时,加上尽可能丰富的原料,食粥时,邀上亲朋好友、端往左邻右舍,又如同赋予了团聚和感情的含义。

  说它流传广泛,是说在我们国家那方圆九百六十万公里土地上无论黄河上下还是长江南北,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有农历腊月初八食腊八粥的或类似的习俗,更不用说那流散在地球上各个角落的华人依旧比国内更“顽固”地因循着这传统的习俗,所不同的是腊八粥的原料和熬制方法是因地制宜的,平常最多见的不过是上述那些杂粮辅佐以不同的干果,以至加到制作的原料能同时达到十几、二十种,各地能够入料的品种加起来也快有上百种了吧!熬制的方法,有把这些原料一股脑倒进锅里乱炖的,有根据原料的性质按先后顺序一一放入、精心调制的,但绝大多数吃时是以甜口味为主,昨天“将麻辣进行到底”贴的腊八粥家传秘方,原料竟是“主料:大米适量、胡萝卜2根、熏干2块、青笋1根、香菇7-10朵、

木耳少许、猪肉馅半斤、虾仁5-8个配料:精盐少许”,与我们大多数人所知的腊八粥大相径庭,可是当你看到他所描述的“这道腊八粥香味浓郁,而且色泽美观。有胡萝卜的红润,有香菇、木耳的黑泽,有熏干的咖啡色,还有青笋的青翠,可谓色香味俱全。在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围着电视,喝上一碗这样的腊八粥,再来上几样小菜,实在是温馨极了。”你也会感到这种口味不同的腊八粥是我们中国这个大家庭中南方的兄弟姐妹们所改良创造,同样赋予了它温馨、团聚的含义。北京有句俗话叫‘送信儿的腊八粥’,意思是喝了腊八粥,已提醒你春节就要来了,该准备过年的东西了。也就是说,当我们捧上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之时,难熬的严冬就要过去了,预示着又一个新春即将到来。

  其实,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在家中并没有真正品尝过传统的腊八粥,因为父母均在年少时离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自然也就没有带来老人们家传的烹调方法和饮食习惯,只是凭着他们儿时的印象培养着下一代的饮食口味,但童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仍然是粥,因为母亲酷爱食粥,除了熬制最最普通的大米粥外,母亲会用各种各样的原料熬制各式各样的甜粥和咸粥,而我最爱的是母亲做的青菜粥,用时令绿叶蔬菜切末,配以肉糜、精盐和细细的葱花,吃起来绝对爽口,尤其在我生病时,母亲一碗青菜粥,能使我失去味觉的舌头感受到清香,喝下去顿时身心俱爽,病就去了一半;我用它继续喂养我的女儿,至今这青菜粥仍是我家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一道吃食。结婚后到婆家,吃到过较为地道的腊八粥,从一样一样地在自由市场选择各种原料,到精心熬制,我都随婆婆走过不只一遍,而这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变快、生活方式的简洁化,挑选原料的乐趣被超市一袋袋配现成的腊八粥原料所替代,精心熬制的过程被一桶桶制成成品的易拉罐腊八粥所替代,腊八那天往往不是休息日,就没了和家团团围坐、喝着那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的情景,而千百年传下来的为腊八粥赋予的含义是否就慢慢丧失殆尽了呢?我们如何让我们的下一代也能从味蕾到感情上品味到地道的腊八粥呢?我不知道确切答案。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食神眼:烙饼卷肉和肉夹馍 (2003/01/09 15:10)
食神眼:西出阳关吃什么? (2003/01/09 13:58)
食神眼:兰州的美食之旅 (2003/01/08 11:07)
食神眼:朝鲜餐馆在北京 (2003/01/08 10:26)
食神DIY:老少皆怡的糟肉 (2003/01/07 09:48)
食神眼:说说俺家的“钱钱饭” (2003/01/07 09:44)
食神眼:俺家的香菇大笋包啊 (2003/01/06 10:07)
食神论吃:过年一道如意菜 (2003/01/06 09:58)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