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松涛竹海 九华后山禅宗之旅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1月09日14:41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边缘热鱼欢迎 网友投稿

  元月3日下午热鱼,如故搭乘3:20合肥直达青阳的班车,一路颠簸,到达后已是晚上6:40,到站后,先到的小小苏及蛙娃早已装备齐整迎在车前,下车后一群人拥上来问东问西。将装备和7个人好不容易塞到等候在路边的小面包车后,一路方向莫辩。进到一处办公院落内,朱备镇陈书记热情地将我们迎到镇政府食堂,一行人落座,上菜,听书记介绍历史,朱备镇传为朱元章当年屯兵之处,故起名朱备,又传古时通往徽州的故道上有个姓朱的人家所产毛笔出名,当地叫朱笔的谐音为朱备,故得此名。

  朱备镇辖67。6平方公里,养育9000多人口。席间小小苏同学小柏二人热情好客,不知不觉,地产的枸桤酒已使人渐酣。席间,我所见过的最年轻漂亮的镇长又过来巡视了一番。这样的接待恐怕只有小小苏才能安排出来。晚上我们在镇派出所住了一夜,一夜无话,天亮起床后在一家早摊店吃罢鸡蛋,南瓜饼,粑粑,煎饺,稀饭,冲满热水后打了辆面的来到九华山后山东大门,8:00整,小柏早早的等在那里,忘了介绍了,小柏是九华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我们后来的行程中,他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朝我们走来,后面还跟着小黑。

  进得后山门,此处海拔百米不到,拾阶而上,抬头可见双溪寺的照壁,绕过照壁行走不远即见一寺,该寺为典型的三进殿格局,佛教讲究佛法尊三宝,第一进为佛殿,即大雄宝殿,是做佛事的地方,抬步进殿,左手为鼓,右手为钟,中间供奉着地藏王菩萨,旁边有两位护法神尊,据说为父子二人,两边分立十方阎罗,佛教界主要靠钟鼓两种法器做佛事,晨钟暮鼓,钟鼓齐鸣即为描述。第二进为法殿,即僧人学习颂经的地方,有的地方叫藏经阁。第三进为僧殿,是僧人休息的地方。九华山最为人尊敬的两个人其一是大诗人李白,所以有適仙亭以志纪念,另一位就是金乔觉菩萨。殿内供奉的还有西方三圣,护法神,在我们后来到的一些寺庙中,基本上都是这些神像。后殿正在整修,将来要供奉的是从缅甸请回的玉佛。

  从三进殿出来,我们又来到了双溪寺大兴和尚肉身殿。接下来就是一段长长的石阶路,因时间较紧和冬天水量较小的原因,此次未能去较出名的七步泉看看。

  十点多钟我们终于来到九子岩景区,海拔500多米处。此处环境优美,九子寺就位于山抱之中,四周翠竹环抱,可闻山民檀檀伐竹声,寺门口有一七级九米塔,名曰谛听塔,为唯一供奉兽类的建筑,谛听为一能日行千里耳听八里的似犬非犬的

怪兽,地臧王菩萨从新罗而到中原,由其一路保架护航,为纪念其功德,特修塔供奉,为仿唐式宋代建筑。进到寺庙,与知事僧小谈片刻后,即出寺门西进,寺庙周围设施较为完善,一般朝拜之人到此即至,寺边有茶舍一间,供应佛茶,胶卷等物。可做为装备最终的补给地。路边有枫榆两棵千年古树,树身高大挺拔,冬日叶已飘落,只留下光秃崷劲的枝条傲立寒风,令人敬畏感叹自然之伟大。

  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天华峰,又是一段台阶路,分为三段牵手天梯,地势渐高,台阶最终消失在岩石堆中,远见山坡白雪星星点点,山风很快将体热带走,随着视野的开阔,风景愈现壮观,回望山下村镇清晰可见,12:20我们到达天华峰峰顶,这里有群象下海,济公睡佛,龟兔赛跑,公公背媳妇,霸王断剑,刘禹锡不归处,群仙聚会,山石皆出自然,神态动作惟妙惟肖,风景集于天华峰四周,山中并无其他游人,只听山风呼呼而作及一行人的惊叹。天华峰对面即为狮子峰,山高1105米,可见山腰处有一石屋(文殊殿),一路上我们发现了兽迹,雪地上的脚印有好几种,有的只有一列,是兔子,麂子?不得而知。下午1:05,我们下到文殊殿,房门紧锁,访僧人不值,屋前有一棵松如伞张开,树下有石桌石凳,想来仲夏之夜,围坐桌前,谈笑人生,迄不快哉?现在是隆冬季节,只能坐在屋脚的石板上晒着午后的太阳,几个人像猫一样,还合影留恋。

  为继续赶路,不便久留,十五分钟后,一行人又到了周天寺,这里并无僧人,但规模比文殊店要大一些,有一老乡住在这里,这里应是九华最高的寺庙了。补充热水后,我们向下一个目的地,翠峰寺进发了。

  根据老乡介绍,已有好几年未有人从这里穿插到翠峰了,老路现在也是复杂难辩,一旦走错,就麻烦了。我们5个人,两把砍刀,就此上路,一路下行,走出二十多分钟,感觉方向不对,虽然一直未离开主路,但方向渐偏,似乎山路一直向下,与我们预计的山坳方向越离越远。小柏又向下走了一段,确定此路非通往翠峰之路后,我们决定穿林而上,自己找路。

  树丛荆棘重生,树枝藤蔓交差错结,山坡土质松软潮湿,更何况我们每人都背着个大包,枝枝桠桠牵扯阻挡着我们,每前行一步都费尽力气,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爬上这块坡地,来到一块巨石边,右边山坡陡峭,脚下只有窄窄的小路(现在把它称为路),转身都很难,最终我们通过了,上到岩石上,高兴的发现对面山坡上冰雪覆盖的一条小路,太阳开始西斜,时间无多,大家稍事休息,又投入另一轮拼搏中。穿过几片剑竹林,番过三个山坡,又是一阵披荆斩棘后,我们终于在快到5:40时来到了防火道上,大家的心也定了下来,有人欢呼起来。回头看看,我们竟然在身后奋战了近三个小时。天色渐黑,山里也越来越冷,我们顺着防火道一路下行,路上积雪覆盖,下山比上山更危险,大家一路小心翼翼,最后防火道变成了石阶路,终于到了一排建筑边,翠峰寺,这里就是翠峰寺。

  翠峰寺,原名天住寺,址在天拄峰侧,后移建与滴翠峰下,宋乾道年间改用今名。光绪22年,上海华严大学迁此续办,遂成丛林,建筑面积380平方米,现存正殿五间,供奉庄严佛像。庙前两壁嵌有《开创翠峰华严道场碑记》,记载清光绪28年湖北高僧释普照,释月霞二法师在此设立道场,讲授《大方广佛华严经》,下翠峰原有翠峰庵,建国后已毁,仅存残碑一块,碑上有《九华山翠峰八景赋》等字迹依稀可辩。

  该寺位于峰峦翠叠,云雾弥漫,松杉参天,绿竹如海之间,寺庙现住僧人2位,还有一位师太。我们到时天色已黑,其中有一师傅下山采购去了,乘舟师傅及师太合十欢迎,口念阿弥陀佛,说人身难得之辞。夜晚山中寒冷,滴水成冻,师傅点燃蜡火,师太遂烧火下面,众人得以驱寒果腹。饭后,乘舟师傅端上火盆,置于木桶之中,上放竹簸箕一只,可烤鞋袜等,倒也科学。山中夜晚寂静无声,八点半钟,众人已上床安歇,寺中清规,男女分睡南北厢房,一日疲惫,寺中无话,大家很快酣然入睡。清晨5点左右,为忽紧忽慢的木鱼声伴随音仰顿措的念经声唤醒,后来才知,乘舟师傅3点钟即已上殿了,虔诚之心可见。早起洗涑不谈,开门已迎朝霞。7点多钟,冬日阳光倾撒寺前,散步与殿门前石阶,呼吸冬晨冰凉清新的空气,看周边竹林葱翠,寺后山顶岩石被日光镀上一层金色,不禁感叹佛门清雅,确非世俗之地。早饭前,按风俗先拜菩萨,请香十炷,分点于各神像,先师面前,奉功德,师傅敲木鱼,鸣铃与殿前,口中念保佑赐福之词,众人吃饭时,师傅又颂经一轮,饭后送各人佛珠一串。临行之前,乘舟师傅与师太着迦纱立与殿前台阶处与众人合影留念。8:40我们迎东而行,踏上又一日旅程。

  大约一刻钟左右,我们即已下到一处村庄,村边溪水孱孱,山坡上有石匠凿石之声不绝于耳,村中条件比寺中好得多,不一会儿我们就下到大路。路上的车辙业已清晰可辩,众人心情豁然开朗,走在大路上的感觉如履清风,这时手机也有了信号,背阳处仍有积雪,走在冻土与雪地上,发出“咕吱,咕吱。。。”的响声,路边岩壁上流下的雪水已结成冰挂,不知不觉错过了转弯处,还好在下面一里地有一辆农用车正在装毛竹,问清方向后又折返回岔路口,这里几乎是180度的转弯,上得坡上,但见一村落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家家白墙黑瓦,村子不大,约有十来户人家,村口有户人家竟有

摩托车4,5辆?!穿村而过,在最后一家确认方向后,我们又要穿山而过了。

  一直沿左手前行,积雪未化,山路渐窄,想到就要到达下一个目的地,不免脚下加快,一路跳跃而行,路上遇见二位山民,每人肩扛三根杉木,用一根木棒在另一肩头做支撑,也在这羊肠小道上行走,不免又心生感慨,他们依然用肩挑背驮的原始劳作方式翻山越岭运输物资,生活之不易,由此可见。路上新鲜脚印渐少,最后消失在一片不知何时砍伐的杉树林边,这里树枝遍地,覆盖积雪,道路莫辩,大家就地休息,补充能量,很快确认出山凹方向,并由此前进,找到出路,一路下行往南无话,10:40左右到达一处庄严山墙,院门应声而开,我们终于到了,这里就是六亩田。

  心安禅寺被苍松翠竹掩映在九华山后山,清光绪28年(公元1902年)僧直妙以此8块银圆购得山场地六亩(俗称六亩田)拓荒建寺,后经传本,海明,海德,印空,妙行,演法等历代住持僧建设,护寺,至今已百年。今住持僧演慧传承禅门衣钵,护法持戒,广结善缘,将百年殿宇修葺更加庄严。庭园四方,上得木制二楼,但见房间开阔,朝南一排木窗,推窗凭栏小歇,牛饮九华佛茶若干盏。神清气爽。主持演慧年纪不大,着一身棉缕,身材不高,头带针织帽,为人随和,谈到高兴处,呵呵的笑。寺内彩电,

冰箱,洗衣机齐全,看来善缘广盛。

  11:00,我们决定轻装上花台,一个据说有绝多风景的地方。山高1002米,与九华天台遥遥相忘。花台要往南再往西,一路地势较为平缓。十五分钟后,绕过一处山谷,视野豁然开朗,又见一处农庄,家家依山而建,远处山田如梯,阡陌纵横,一条溪流由村中而过,从河道估计,雨水季节应水流宽阔,河床布满大小石块,实为溯溪的好去处。经天柱馆等历史遗迹,顺河而上,远见山腰一处竹林繁茂,山壁上悬挂一条冰瀑布!走进细看,瀑布高约二十米,落水处已层层迭迭结满冰,水面不大,也结了冰,水流就从冰面下流过,我们小心弈弈通过这片冰面,找到通往花台的主路。这是一条上山路,因背阴,积雪较厚,我们在12:20左右上到了当地人称为花台的地方,实际上就是绕到了刚才说的那片竹林的背后,如果要到风景区,恐怕还要2个小时,时间有限,下午还要返回合肥,加上中午时分,饥肠碌碌,我们决定返回心安寺。下次在来吧,花台,我想春暖花开之际,这里应是眼前重峦叠嶂,心中五彩缤纷,林中鸟读今古文章,峰顶云绘绝妙丹青。

  1:20我们回到寺庙,饱食一顿斋饭,饭后品茶,谈禅,悟道,下午3;00左右出寺踏上归程。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行者笔记:讲一个非洲的清凉故事 (2003/01/08 11:45)
行者笔记:冬季到牛田洋来看鸟 (2003/01/07 10:25)
行者笔记:生命在岩画中延续 (2003/01/06 10:32)
行者笔记:漓江渔火伴随眠 (2003/01/06 10:16)
行者笔记:可可西里的平安夜 (2003/01/03 10:34)
行者笔记:九龙瀑布探险记 (2003/01/02 10:57)
行者笔记:蓝色的多瑙河 (2002/12/27 11:34)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