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星期六星期天,西灵山东灵山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01月08日16:45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江鱼儿

  西灵山海拔2420米,为河北第二高峰,紧邻的东灵山海拔2303,为北京第一高峰。一直以来,我就有徒步穿越西灵山—东灵山的念头。2000年9月的一天,我在背包客的网站上发出了自虐穿越计划,呼啦一下聚集成二十多人的穿越队伍。念头终于要变成现实。

  9月15日星期五月夜行军

  晚7点30分,颐和园南门,临时加入的队员一个接一个,本来最初的报名只有22人,最后车上一点数居然有28个,标配21人的中巴车被30人、28个大小背包挤得都快裂了。勉强开到

苹果园,在这儿又包了一辆中巴,9点我们终于安心上路。

  车沿109国道一直前行,抵达河北涿鹿鲍家口村后,司机们自行回返,我们则下车左拐离开国道,进入一道流水山沟。一路月光如水,我们沿着山间小路,整整一小时的急行军,深夜1点半左右抵达一破败不堪的废弃道观,决定在此扎营。道观临近西灵山下的大木场村,观前有清代石碑,注明道观在同治年间重修。大木场村只有十几户人家,民风纯朴,俱为外地迁入,已有近三百年历史。据当地人言,此道观唤作三较观,早年住有道士。西灵山顶峰也曾建有规模宏大的寺庙,唤作雪峰寺。寺庙有两座巨大的铁铸大钟,天旱之时,当地民众会焚香撞钟,跪拜上苍求雨。钟鸣之时,方圆数十里皆清晰可闻。明清之时,雪峰寺香火繁盛,进香的人们络绎不绝。可惜一切都毁于此后八国联军的烧杀。据说,当年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狂热的团民四处袭击洋人,焚烧他们的建筑,鲍家口村的天主教堂自然不能幸免。八国联军出兵之后,作为报复,将雪峰寺焚烧一空,把那两口巨大的大钟也给运走且下落不明。

  9月16日星期六登顶西灵山,过石城,再次黑夜行军

  8点30分,大队人马出发。今天的天气极好。起初的一小时路程,我们一直沿着一条清澈透亮的溪流上行。此后离开溪流进入密林,走上一条清朝年间当地人上西灵山进香的古道。今年盛夏我曾来过西灵山,当时很不幸,树高林密,迷路迷得一塌糊涂,历经折磨方得以出山。现在已是秋天,林间洒满斑斑驳驳的阳光,路上铺着金黄的落叶,满眼都是热烈的金色。

  进入密林没有多久,路旁有一处寺庙遗址,这是当地人口中的姑子庙,以前有道姑在此修行,庙也因此而得名。姑子庙面积不大,如今四下已是断垣残壁,破败不堪。一道石碑倒在遗址的角落,因碑上刻有龙纹,因之而得名“九龙碑”。虽历经风雨,碑上经文仍清晰可辨。从经文可得知,姑子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此后的一路偶尔可见两三人高的石塔等寺庙遗物,这是几百年前信徒们诚心向佛的见证。

  山路愈行愈陡,大家的速度也慢了下来。因人员众多,担心落下走散,便将队伍分成三组,一队队长我来亲自担任,二队队长队副是李一丹和“蒙古大夫”,三队则为“肉松”和“蝠王”,每支队伍人员分别编号,于是不少人便没了名字,整天被人“四号”“五号”的叫来叫去。看来从网络上聚集的这支乌合之众体力参差不齐,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慢慢吞吞。我交给殿后的“肉松”大棒,笑着嘱咐道,“谁要是敢赖着不走,就给我往死里打!”饶是如此,最后的一批人仍是拖沓不前。

  香道的痕迹愈加模糊,最后干脆隐没无踪,或许因为年代久远,人迹罕至,神奇的自然又恢复了它的原貌。因此前曾经来过,知道再往上不远就是视野开阔的亚高山草甸,我倒也用不着担心。北方的山峰大抵如此,海拔一旦超过两千米,因为气候的变化,密林就会逐步过渡到灌木带最后到亚高山草甸。果不其然,我们很快步入金黄色的草甸,山风吹拂之下,草甸波浪般翻涌,我们如行走在碧波之间。

  12点,大队人马好不容易方登顶西灵山。西灵山顶峰是一片有一百多平米的平地,四处散落着碎石砖块,寺庙墙基清晰可辨。据大木场的老人告知,山顶应有一处极小的泉眼。西灵山地区经常干旱,此处泉水却是长流不竭。住雪峰寺的僧人饮水便仰仗于此。我瞪大眼睛四处搜索,却遍寻不得。只得感叹,也许漫长的时光已经改变了一切。

  站在山顶四望,近处东南方向的主峰石城仿佛触手可及,东面的东灵山、西面的小五台山、南面的百花山、北面的官厅水库、鸡鸣山孤峰,一时间尽收眼底,心神荡漾。

  进餐休息后,我们沿着西灵山-石城之间巨大的“U”形山脊继续前进。下午1点20分上到了主峰石城,海拔2420米,对于队伍中的许多人,这会是他们的登高新纪录。石城顶部也是一块平地,但比起西灵山顶要小。中间有一座两三米高的大石堆,由无数的碎石垒成,显然也是当年信徒们辛苦所建。

  山顶风大,我们不敢多作停留,顺着正东方向的小路下撤。小路很快就消失无踪,但因现在我们处在海拔较高的位置,四周全是草甸,没有林木障眼,能够清晰地看到下行路线,我也没有太多的担心。队伍几乎是沿着西灵山东面山坡直线下降,坡度很大,整个队伍前后拉得很长,速度极慢。7点天黑了,我们才下到西灵山东面的第一道山梁,梁顶是一片平整的草坪,倒是很适合扎营,但大家的水已经所剩无几,只有继续摸黑下撤。“眼镜”、“凹凸”等四人性急,想早点找到水源地,便先行出发。剩下的人马不再分组,我在前,肉松、蝠王断后。小路此时又重新出现,而且一直很明显,惟一的一处岔道被先锋队员们用一卷长达八九米的卫生纸很夸张作了标志,好笑之余,禁不住暗赞这帮家伙居然如此细心。

  8点,队伍进入灌木丛中的一条小道,约半米宽,呈U形,几乎笔直向着山下,两边是可供手抓的灌木,要是白天,十足会被当成滑道玩上一圈,但此刻大家已经没有这样的心情。可怜“四号”、“五号”两位新华社的记者,本意是要出来体验生活的,被不负责任的“gamma”介绍进这支自虐队伍,此刻已经是死去活来,欲哭无泪了。大家或蹲或坐出溜到山下,之后是宽敞一些的山道,总算能让在林间夜行被吓破了胆的女孩子们感到一丝安慰。10点20分,来到一处有流水的开阔地,虽然感觉村庄就在前面,但大家还是选择了就地扎营。

  当天晚上,和大家商量定好第二天大队分成两拨,一拨改成腐败,由“老方”负责安排,搭车先行回到洪水口村;另一拨则由我带队继续完成穿越。说好第二天四点半,如果穿越人员没有下来则第一拨人先乘车回京,留下另一辆车等人即可。

  9月17日星期天误入歧途

  早8点半,眼镜、凹凸、蒙古大夫、一溜烟儿、黄背心、轴承、李伟、李一丹、陈力、卫星还有我,这支十一人的精英队伍直接杀向东灵山,争取完成计划中的东西灵山穿越。不多时,我们已经出了山口,路边开始有了人家,中间经过白家坡时问了几户当地人,大家商量觉得可以直上东灵山,而不是按我计划中的走一段公路到靠近京冀公路分界处的下马威再上。

  10点,在国道旁的涿鹿王家沟道班,我们从此处进入东灵山的地盘开始沿山沟直上。很快小路钻进了密林。如果此后一切顺利的话,我们甚至能走灵山古道先于腐败组下到洪水口村,这将是一次完美的穿越,可惜在一个似是而非的岔道口我们不幸误入歧途。等我们手脚并用历尽艰辛爬到了顶时才沮丧地发现,这个山顶居然是一个孤零零的峰头,与东灵山顶峰隔着一条深深的沟壑。眼看着东灵山就在咫尺之遥,我们却只能灰溜溜地退回到王家沟,此时已是下午两点多。一溜烟儿、黄背心、蒙古大夫、凹凸几人考虑到自己还有事,决定先搭车回到洪水口,剩下的七人还是决定尽可能完成穿越。

  3点10分,我们请了当地的一个老乡作向导再次出发,四个钟头后终于登顶东灵山。天此刻已经黑了下来,山顶风大,冷得一塌糊涂,几个人很快沿索道方向下山。我们最初的计划是要走灵山古道大地沟出山的,可眼下这样的情形,七个人谁也没有走过灵山古道,要是白天,自然可以凭着地图走下去,此刻没有人再生出这样的非分之想。即使如此,夜色中我们还是再次迷路,钻进了一片黑黝黝的树林,好不容易才回到正道。

  晚上9点40分,一行人跌跌撞撞挣扎着下到灵山山脚,搭上等候多时的包车,连夜赶回了北京!

  后记:

  此次穿越连续三天的夜行,行程紧张而艰苦,但事后想起来,这一切还是非常值得。夜行时如水的月光,蜿蜒相伴的溪流,清晨西灵山令人目眩神迷的阳光、蓝天、白云,林间的白桦红叶,波浪般起伏的金黄草甸,一切的一切,就如画卷般展现。上到西灵山顶,东面的东灵山,北面的官厅水库、鸡鸣山孤峰,更西面的小五台山,南面的百花山,或历历在目,或依稀可辨。从王家沟上东灵山,日落时刻,如血的夕阳,斧劈刀削般的山峰,让我不停的按动相机快门,希望能留住这样的美景。再有就是认识了一帮热爱户外运动的朋友,时刻感受到在艰苦的登山过程中大家相互关心帮助的真挚情谊,相比之下,旅途的艰辛劳顿也就不值一提了。户外生活中有很多值得珍藏的东西,重要的是去细心发现和耐心感受!

  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如需转载,请与新浪网联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行者笔记:冬季到牛田洋来看鸟 (2003/01/07 10:25)
行者笔记:生命在岩画中延续 (2003/01/06 10:32)
行者笔记:漓江渔火伴随眠 (2003/01/06 10:16)
行者笔记:可可西里的平安夜 (2003/01/03 10:34)
行者笔记:雪花飘飞忆温泉 (2003/01/02 11:00)
行者笔记:九龙瀑布探险记 (2003/01/02 10:57)
行者笔记:蓝色的多瑙河 (2002/12/27 11:34)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