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凤凰游记 涌动着我的万千思绪

http://life.sina.com.cn 2003年12月22日09:53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523185505欢迎 网友投稿

  出差到贵州铜仁,同行的老胡就嚷着要到湘西凤凰城去看看, 笔者孤陋寡闻,不便问其原委,也就蒙咚地跟着去了。

  走进凤凰城,才知道它是一座风情别具的古城,才知道它是文坛泰斗沈从文先生的居。于是更兴奋起来,算是走对了地方。

  车在虹桥头停下,便觉得有些严实,高高的飞椽砖墙挡住了视线,一门进入,原来这 像贵州侗 家的风雨桥一的虹桥,已成了卖旅游纪念品的店铺,人来人往。上了虹桥,就迷进书摊,想买本沈从文的书作纪念,一看,便眼花,沈从文的书那么多,荷包银两有限,该卖那一本,挑来选去,卖了一套《沈从文作品精编》,还没等我付钱离开, 老胡确返回来找我来了,说是全国都是沈从文的书,为何偏颇要在这里不成。 笑笑说,那意义不一样,迅速收了书,跟随而去。

  穿过紫红岩石砌筑的三孔石拱桥 —虹桥,视野宽阔多了。沱江绕过小城边廊,虹桥 架在沱江上,那些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植物,在虹桥能适于它们生长的地方扎下根来,枝繁叶茂,使我感受到凤凰的远古与不凡。 初冬的湘西大地,阳光暖融融地撒下来,给山水相依、钟灵毓秀的凤凰古城平添更加迷人的风采。晨雾还没有完散去,远处的山峦上萦绕着一层薄雾,山上的树被多情的秋染上五彩的色。岸边的树,江边的叶, 红的红、黄的 黄,绿的绿。时 有 叶儿在微风中,落落大方地飘扬下来,落在岸边的台阶上,飘散在水中。河畔那些由木柱作架,以纵纵横横的杉木板作壁,支撑起湘西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那些青瓦木楼,亭台楼阁三四层不等,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山高楼高,山低屋也就低下来。重重叠叠,其壁连着壁,其檐接着檐, 有如巨龙飞舞,有似鳌鱼展翅,悬挂在高高的河壁上,连同木楼后面彩色的树和山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里, 有小木船或穿行于江上,或停在河。又在河的另一岸边,建成了古塔和万寿宫点缀。配之穿着盛装的苗家妹子洗衣、淘米、洗菜,陪照,写生作画的学生。 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和谐而淡雅,其意境只有在

唐诗宋词或水墨画中才寻得见。

  太阳破了云层,驱散了 雾气。沐浴在没有遮挡的阳光下的小城,木楼、秋山、小船、轮廓分明,非常明快。你看, 彩色的山,秀美的楼,飘游的云,碧绿的水, 精神的人,溶为一体,我举起相机,不停地抓拍,生怕它 转眼消逝一般。

  山清似绣,水绿如兰的凤凰城啊,你养育过,中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你培育出 文坛巨匠沈从文先生,他的代表作《边城》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也出生在这座美丽的小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工艺美术家的名单中,凤凰就占3个。

  慢步在凤凰城中,到处能读到历史的沧桑。石墩搭成的小木桥, 北面的“壁辉门”,沿江 用紫红色砂石垒成的的城墙, 青石板铺就的小巷,纵横交错似小城的血脉。 走进临江老街,满眼是陈年的砖墙和古朴的木板门槛。说是街,却没多少店铺,更没有招惹人眼的广告招牌,临街的多数房屋敞开着门扉和窗子,很坦然地凭你观览。但是,老胡要进一家别致的人家时,却吃了闭门根,说啥也不让进,问其原委,得知管家的老人不在,说要到下午才成,只好把申进门内的头又缩了回来。小巷里的人,或下棋,或聊天、 偶尔有挑着山货挎着背篓的人匆匆掠过,门边窗前,不时就有老妪、孩童好奇的目光,看风景的我分明成为他们陌生的风景。 由于没有导游,我们只好东问西逛, 总算在城南走进了沈从文先生朝故居。

  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是典型而的南方四合院。院中有用石板铺成的小天井,天井四周为瓦木结构的古屋,正屋中间摆着一座沈从文半身汉白玉雕像,形象文雅而谦和,雕像的上面贴着一幅沈从文的速写画像, 两边厢房陈列着沈从文的著作、墨迹与照片,整个庭院显得安静而祥和 。导游说: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正是这种古朴雅致的环境陶冶了他的性情,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沈从文先生的书房,临窗是一张大书桌,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成的。到这里参观的人很多,虽然 余兴未了,也只好前客让后客了。

  其实, 我们在虹桥下之时,便有拉客的人缠着我们,老问我们去不去桃花岛,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去桃花岛,但沈从文先生的墓地是一定 要拜谒的。于是就上了船,当然,去了名不符实的桃花岛,留下的是更多叹息与遗憾。不过,在返回途中,拜谒了“听涛”山下了沈从文先生的墓地 ,感受了沈从文先生生与死的理念。起初,我们还以为沈先生的墓地,一定是像模像的墓地,上到墓地,在一个窄小的斜坡上,没见到墓碑也没见到坟冢,我和老胡就分头去找,当然是以徒劳告终,才恍然大悟。原来,沈先生的墓地很特别,无坟冢,只用一天然五色石作墓碑。碑的正面集先生手迹,上面刻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识人。”背面是先生的姨妹张充和女士撰联并书:“不折不从,亦慧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碑文由著名雕塑家刘焕章教授镌刻。整个墓地素净淡雅,细细想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沈从文先生生前那种谦恭与淡泊保持契合与协调。在墓地另一处树立的一块长方形青灰色石刻十分引人注目,上面刻着两行独特的行草“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原来这块石刻是黄永玉先生与夫人张梅溪女士为悼念表叔沈从文先生,于丙子夏日敬立的。望着这块石刻,我踌躇良久,心中涌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万千思绪。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窗花畅想 体会那种沐浴自然的感觉 2003/12/15 13:43:49
深秋飘零落叶时 南山许下流星愿 2003/12/15 12:24:20
风儿送你到西藏 搭顺风车全体验 2003/12/15 12:17:47
南京感觉 靠近这现代化的城市 2003/12/15 12:07:19
雪域之约 踏上梦想的征程 2003/12/10 10:39:45
拉萨的街头 刻下带着思念的烙印 2003/12/10 10:40:14
亳州古城 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 2003/12/08 15:16:45
追忆深秋 回味那旅程中的风景 2003/12/08 10:12:43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