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行者笔记:跳动的城市脉搏(下)

http://life.sina.com.cn 2002年12月30日11:17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风沙星空欢迎 网友投稿

  五、南大寺

  南大寺在著名的二道桥,始建于1919年,砖木结构。主要建筑物有礼拜殿等。木格门前为一宽敞步廊,上书“明德日新”四字,垂有四条伊*斯*兰教圣训,步廊两侧看墙刻有兰、梅、竹、茶四幅画及道德经。大殿分内、外殿,可容纳700人礼拜。

  寺院为伊*斯*兰式建筑,高15米,门上刻有“南大寺”字样,大门过道上层有唤礼亭,顶部有月牙形图案。

  南大寺是新疆伊*斯*兰教“哲赫仁耶”派首坊,因地处闹市,常有中外人士及旅游者礼拜、观光。

  南大寺周围是一片杂乱的商铺,但它自己却不失庄重的氛围。远远望去,高高的穹顶那颗新月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六、杂乱的巴扎

  “巴扎”这个词,也只有在维吾尔语里能找到,对融入了新疆文化的人来说,没有不知道“巴扎”和“巴扎”含义的。

  我把二道桥一带叫做乌鲁木齐的“巴扎街”,因为它是乌鲁木齐唯一一条以路为市的巴扎街。巴扎街从南门外的汗腾格里清真寺到南梁塔塔尔寺一带,方圆大概有3平方公里。

  巴扎街一带一到周末就被挤得水泄不通,知道这一情况的乌鲁木齐人基本上很少开车去,要么走路,要么坐公交车。

  巴扎街是维吾尔等民族的聚居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的上辈便居住在这条没有桥的“二道桥”上,而“二道桥”这三个字,曾经是、现在更是声震中亚和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的中亚“心脏街”。

  这是乌鲁木齐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这是一处街道纵横、街巷幽深的街区,这是个看不透的世界--因为它的古老、它的沧桑、它的脾气。

  二道桥的古老是因为在乌鲁木齐这座20世纪只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方圆不到10平方公里的边城的重要地位。那时的富人集中在城区内的大、小十字、鸿春园一带,而穷苦的百姓只能居住在马市巷子、车市巷子、南梁一带的荒凉地区,逐步地,贩卖马匹、羊只、兜售香烟洋火的小商小贩开始聚居在二道桥附近,开始了他们远离农耕和游牧的城市生活。

  这里处处显示着古老与现实、世俗与神圣、宗教与商业交织的沧桑巨变。山西巷子是山西人最早居住的,西大寺是陕甘宁青来的回民居住的,南梁是塔塔尔、乌孜别克、俄罗斯族居住的--这里汇聚了各民族的生活气息、色彩,永不谢幕地演示着乌鲁木齐这座混血的城的故事。

  说二道桥的脾气古怪是因为我们对它的不熟悉。想想这么一个街巷纵深、人来人往的各民族聚居又杂居的区域里,你能知晓从小巷里走出的蒙着纱巾的妇人在想什么?那些推着板车在街上四处叫卖的男子在想什么?那个坐在店铺前打盹或者盯着来往的人的老头又在想什么?

  我穿行在巴扎街上摩肩接踵的人流中,还得随时避让驻足在摊位前购物的女子,避让低头推板车叫卖的汉子,注意不时在身边驶过的车辆。

  巴扎街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板车上、地摊上摆着哈密瓜、伽师瓜、鲜葡萄、香梨、苹果、石榴;荜荠、恰玛古勒、葡萄干、杏干、核桃、沙枣、阿月浑子、酸杆子、红枣;辣皮子、酸梅片、孜然、胡椒、蓬灰、米宗;沙玛瓦尔、吐努尔、木制餐具、塔巴、沙巴;馕、馓子、巴哈力、比切尼、萨其玛;酥油、奶皮子、奶茶、奶疙瘩、酸奶子、石榴汁、无花果酱、蜂蜜;伊里斯、木赛来斯、艾德莱斯绸、玛瑙项链、宝石戒指、套靴、服装、布料、挂毯、地毯;维吾尔及哈萨克音像制品;烤全羊、面肺子、米肠子;乐器、小刀;乌斯曼草、阿魏、蝎子、芒硝;马掌、洋铁炉子.......

  在这条街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

  我就这样踯躅于巴扎街上,看着匆匆、漫步其间的维吾尔商贩、戴白帽的回民、穿羊皮大衣的哈萨克、红脸的蒙古、笑容可鞠的塔塔尔、游走的乌孜别克以及来自中亚、巴基斯坦、印度甚至阿富汗的长袍长须商人。

  这个杂乱的二道桥,这个摸不透的二道桥。

  七、二道桥市场

  老的二道桥市场非常有名,凡是到新疆的人,没有没去过二道桥市场的。

  原先坐落在

天池路上的二道桥市场拆了,在临近解放南路上新建了一座五层的新二道桥市场。新市场由新疆创天
房地产
公司投资兴建。大厅里货品丰富,很招眼。

  我喜欢逛二道桥市场,还交了不少的兄弟民族朋友。那个塔塔尔男子头发花白,气宇轩昂,见我走到他的摊档前就打招呼:“老朋友,来了?!”其实他只有40多岁,因皮肤白皙,面容慈祥而被我们戏称为“老爷子”;那个卖英吉沙小刀的18岁的巴郎子阿不都卡迪尔,一见我就舞着“阿娜尔古丽”牌小刀冲我喊:“皮恰克,皮恰克!(维语:刀子)”乌买尔江是个俊朗的乌孜别克小伙子,给他搭帮的是貌美的塔塔尔姑娘,我一见他俩就开玩笑:“撒丝侯结婚呢?”(什么时候结婚)

  二道桥市场吸引的人不光是新疆人,还有外省人、外国人。一次我的一个四川朋友到乌鲁木齐,一天之中三去二道桥,买了一大堆的民族工艺品,最后被我们戏称为“六道桥”。

  二道桥市场是个酣畅闹哄哄、熙熙攘攘人流的民族巴扎。

  八、阿西木老师

  阿西木老师售卖古玩字画的店铺在二道桥市场二楼的角落里,很不起眼,3个平方米。

  店铺里摆着上百件散布在新疆农村的明清以来的少数民族生活、生产用品、库车王家族使用过的铜壶铜碗、维吾尔人的地契、字画,大清、民国以来的铜钱纸币。

  店铺里就阿老师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没有客人光顾,因为他的东西不是流行品。

  我喜欢收藏钱币,为找寻国*民*党时期发行的那张面值60亿元的钞票,和阿老师聊过两次。

  阿老师今年72岁了,早年在新疆省银行阿克苏分行工作,对流散在南疆各地的古玩字画很有研究,1978年调到银行学校教书,我是当年受聘于该校教课时认识他的。

  阿老师是维吾尔族,全名叫阿西木.阿不都.买买提。

  问起阿老师的生意。他并没有向我说起生意的好坏,却说他退休多年,对收藏很有研究,想通过这个店铺结识一些懂行的人,以了自己孤寂的退休生活。

  阿老师收藏的那6件清朝政府任命的最后一个库车王家族使用过的铜器,前几日被一个巴基斯坦商人看中,出价8万元,但他没卖。问他为什么,老人慢悠悠地操着不熟练的汉语说,博物馆的人来看了,说这是文物,他们要收购,出价2万元,他们要通过对这6件文物的研究了解清末库车王统辖的叫“龟兹”的古老地区的历史,并请他参与研究。老人说,这是中国的文物,不能流到国外,也算是我这么多年对国家的贡献吧。

  我问老人,今后这些没有卖出的东西如何处理?老人有点黯然。他有5个子女,都有工作,却对他的收藏没一点兴趣,嫌他在家摆着碍事。他说,如果我去见胡大了,也许这些东西只好听命胡大的安排了。

  “胡*大也许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呢?”“那我就没办法了。”

  手中拿着那几张国*民*党新疆省商业银行发行的面值30亿、6亿、60万元的三张纸币,我问老人,你见过毛泽民吗?

  老人来了精神,说见过,当年培训班时听过毛泽民的讲话(那时的毛泽民任新疆省财政厅厅长,主管新疆省银行。后来被盛世才杀害于乌鲁木齐)。

  于是老人给我讲起了那时的事情。

  九、塔塔尔寺和领馆巷

  由团结剧场跨过团结路就到了南梁一带。南梁是自治区歌舞团、农业厅、教委等单位的驻地。这里有座著名的塔塔尔寺。

  塔塔尔寺初建于1897年,是塔塔尔族富商夏克尔捐款与牵头并由塔塔尔族与乌孜别克族群众集资建造的。1919年又由附近的俄国“德和洋行”出资翻修扩建,故又名“洋行大寺”。

  现在的塔塔尔寺是去年新建的,但仍保留了原来寺的建筑式样。大殿整体建筑为典型的东西文化融汇结构。用来宣礼的塔楼建在大殿上,高耸峻拔,尖塔顶上竖一柄新月教徽。在真主龛前的宣礼台上呈放着古兰经……

  游人经事先联系,可进入寺内参观,也可在礼拜堂后部观看穆*斯*林礼拜。按伊*斯*兰教规,女性不能进入清真寺。但在塔塔尔寺,如事先征得同意,女游客也可进去参观。

  塔塔尔寺北侧有条东西走向的小巷,不长,不到1公里,街名叫“领馆巷”。

  乌鲁木齐的城市雏形产生于18世纪50年代,距今240多年。1884年清朝政府在新疆设省时,乌鲁木齐被“钦定”为省会,起名“迪化”,意思是“启迪开化边民”。1954年2月1日恢复“乌鲁木齐”名。而在台湾,至今还有一条街叫“迪化街”。

  早年的“迪化”是中亚地区较有名的城市,俄国曾在这里设过领事馆,而领事馆恰好就在塔塔尔寺边上。

  领巷馆只能容两辆车并行,路两边的店铺门直接就接到街上,加上人来人往,显得很拥挤。

  小巷东口有棵古榆树,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占据着路北边1米左右的地盘。小巷大多是维吾尔、塔塔尔、俄罗斯、乌孜别克风情的铺面,售卖地毯、金银加工、风味糕点、饭店等。

  领馆巷的西口是一个巴基斯坦商品批发市场,商品主要是巴基斯坦的铜器。那些巴基斯坦商人向中国人推销着他们国家的工艺品等。

  十、民族饮食街

  不知什么时候起,延安路成了维吾尔、哈萨克民族风味饮食街,从西头的实验中学到东头的大湾乡政府,林立着不下一百家民族饭店。

  这些饭店很有特色,一律伊*斯*兰风格

装修,吆喝着听不懂的语言,卖着西域民族喜欢吃的家常饭菜。

  我就特喜欢去这条街上吃饭,主要是它的环境很舒适,而且饭菜价格、质量很不错。一年来吃遍了葡萄园餐厅、博盾餐厅、同源餐厅、巴旦木餐厅等。

  夏天的晚上,坐在街道宽绰、白杨林立的餐厅外面,晚风吹来,就着粗旷的少数民族饭菜,吃完打个饱嗝,再溜达回家,很惬意。

  吃饭的时候,你就站在摆在餐厅门口的烤炉前,随意点上几个烤制品、一碗汤足矣,要不还可以喝一碗酸奶、喝一瓶啤酒,再和维族伙计聊聊天,学几句维语。

  这里还有好几家俄罗斯餐厅,来乌鲁木齐做生意的中亚国家的商客常常点上几道西式饮食聊上半天。我也常去吃这种西式饮食。

  坐在大湾乡政府门前的维吾尔餐厅,要了一壶热茶,点了一盘烤羊排,一碗鸡蛋面,一份素抓饭,慢慢地享用着今天走过巴扎街的惬意,感受着乌鲁木齐这个西域“大城”的一种变与不变。

  行者笔记:跳动的城市脉搏(上)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行者笔记:蓝色的多瑙河 (2002/12/27 11:34)
行者笔记:雪村故事(下) (2002/12/26 11:39)
行者笔记:雪村故事(上) (2002/12/26 11:38)
行者笔记:雨中亲密接触石月亮 (2002/12/24 11:11)
行者笔记:釜山的“野蛮女友” (2002/12/20 11:52)
行者笔记:松涛竹海小南岳 (2002/12/19 10:51)
行者笔记:探寻山那边的传奇 (2002/12/18 10:35)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