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情结:二十年前的年夜饭 |
---|
http://life.sina.com.cn 2002年12月13日17:19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半山闲人 为了让全家能够尽情欢渡大年三十儿到正月十五这一段大吃大喝的春节,老妈提前两个月左右就开始准备工作了。在物质远不如精神丰富的彼时,能够买到大块的猪肉就已是幸事了。多数人的胃还处于缺少油水的状态,无比渴望着大鱼大肉,不似今日般挑剔敏感追求清淡朴实的境界。因此,过春节也是解馋的时节,鸡鸭鱼肉必不可少。但市场控制非常严格,偌大个市场难觅整只的猪,商店肉铺的肉只消几个人那么一分就所剩无几。所以,邻居、朋友或同事提供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哪个商店刚进了一批冻带鱼,哪个小铺来了一批排骨,人们就会闻风而动,为了全家能够大快朵颐心甘情愿不辞辛苦,冒着凛冽的寒风骑很远的路只为买上两斤鱼或三斤排骨。所以,要筹备齐全过年的东西,非要象蚂蚁搬家一样,要两个月左右才能凑够。 终于到了大年三十儿前,老妈望着来自五湖四海从全城各个角落搜罗到一起的各色年货,心满意足地笑了。冰箱还是稀罕物,不过不要紧,零下十几度造就了天然的冰箱,家家户户的窗外都悬挂着不少的塑料袋,里面都是采购好的肉类,冻在窗外,绝不怕变质。 那阵的单位比现在有人情味儿,许多单位大年三十儿就放假了,只有商店的售货员上午还得心猿意马地工作,其他人回家的回家赶火车的赶火车,心情都是极好的。天空一般是微晴半灰的,偶尔也赶上飘着雪花,总是让我想起向来严肃的地理老师课堂上唯一流露诗意的一句“冬天――温暖的阳光”。大街小巷人马稀少,平日无法在这些地方施展拳脚的孩子们可以为所欲为地骑车和打闹。路边有小贩在卖鞭炮,零星听得到鞭炮在远处高空迸开的声响。整个城市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中,暖暖的令人微醉的。 老妈从上午甚至是前一天就开始为年夜饭做准备。北方人的菜式不够精细不讲变化,即使是过年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菜式,但因为有几道菜颇费时间和工夫,不经常做,还算值得推荐。 一、炸素丸子。主料:白萝卜、青萝卜、白菜、豆腐、香菜,萝卜用馇子馇成细丝儿,白菜剁碎攥水,和在一起,加大块豆腐(不是白玉豆腐),揉在一起,加香菜末。另外,还要加少许肥肉屑,要不要加面粉呢,忘了。放在油锅里炸得金黄,吃起来里面软软的,香而不腻。 二、炸带鱼、黄花鱼、平鱼。带鱼是天然产的中带鱼,切段,黄花鱼是小黄花,前一天晚上用盐和料酒煨上,第二天裹上面粉和鸡蛋糊炸至金黄。我认为,带鱼和黄花鱼这样做最保持原味,比煎和红烧都好。 三、清汤肉皮冻。肉皮冻分混汤和清汤两种,混汤即看起来象外面卖的里面带肉皮的,清汤的是看不到肉皮的。是在大年三十儿前一夜就要做好的,费时约六七个小时。先将肉皮洗净,刮掉残留的猪毛。放在冷水里煮,具体煮多少时间忘了,汤扔掉不要,煮第二次,汤还是扔掉。最后把完全去除了腥味儿的肉皮煮第三次,边煮要边注意火候儿,几个小时后部分肉皮融化在汤里,汤有点粘腻的样子,将汤里残余的肉皮挑出来不要,整个锅放在阳台上晾着。第二天早上一看,汤凝固了,变成冻儿,吃的时候切成块儿,每一块清亮透明的,颤微微的,有点喜一郎果冻的感觉。蘸点儿生抽和醋,是解腻的。 从三十儿的上午直到下午五点钟,老妈的活动范围基本是厨房。炸完丸子炸地瓜炸完带鱼炸平鱼,每样几乎都有满满一大盆。其它的就是小鸡炖珍蘑、拉皮拌凉菜等典型的东北大锅菜。我和妹妹是搬运工,负责把做好的菜从厨房运到客厅的餐桌上,并且在运输过程中边运边吃,等到真要吃年夜饭时,已经撑得快饱了。 六七点钟,年夜饭正式开始,酒足饭饱之后老爸带领我们出去放鞭炮,最多的是二踢脚、大地红。夜色已上,鞭炮声此起彼伏。最倒霉的是我的一位表弟站在二楼阳台望向天空的时候,一只不知从何处窜出来的钻天猴正中他的下巴,结果不得不在医院渡过他的除夕夜。放过一轮鞭炮之后,大家开始包除夕夜和初一早上吃的饺子,之后大家玩儿兴来了,人多的时候,一拨打牌,一拨搓麻。午夜十二点,全城的鞭炮声震耳欲聋,该煮饺子了。吃过后继续玩儿,累了就去睡觉。第二天早上起来仍要吃饺子,然后跑到街上看扭秧歌,每个工厂几乎都有自己的秧歌队,象比赛一样,经常会在脸上涂满油彩的人群中看到邻居的大姑娘或小伙子。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一直到正月十五,天天如此的吃了玩儿,玩累了睡,睡醒了接着吃,吃饱了接着玩儿。正月十五有花灯和冰灯看,城市主要的马路两侧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彩色的灯,做成鱼、象、马等各种样式,那时特别感兴趣的是骑马的小人儿在灯里转来转去,或是会唱歌会说话的娃娃灯。吃着粘了芝麻粒的糖葫芦,生活就象嘴里吃到的一样甜。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