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一半是城市 一半还是农村

http://life.sina.com.cn 2002年12月01日14:38 新浪生活

  我觉得今天碰上老同学确实是缘分,其实我们思考的题目差不多,但角度不太一样,他是老在天上飞,我因为现在毕竟在作学生,所以老在地上爬,从火车的行进中一点点感受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之间的变化,但我们都是用运动的眼光来观察城市。我现在也参与做《缤纷》杂志,我们几个美编在一起,也会不断地翻各种杂志,我会注意在迅速翻页的时候,最后目光会落在哪里?同样我们在运动中观察城市,最终关注点会落在这个城市的性质到底是什么东西,刚才我看到一张照片非常的有趣,一个男的,一半穿白色衬衫,另一半是中山装,领带也是一半……标题叫“一半是白领,一半是农民”,概括得非常好。我觉得这好像也在概括当前中国的城市发展状况。

  这个城市到底谁的?

  这照片其实反映了当前人们对城市内容的一种迷离,这里面开发商起了一定作用,比如他们在盖房子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宣扬生活方式,一会儿把西方

二战之后,一个不是很先进的住宅方式TOWNHOUSE炒得沸沸扬扬的,让中国人以为这就是高级住宅了,后来又炒小
户型
,炒回归都市中心等等,包括一些什么小区说自己很美国、很欧洲,都说明购房者也有一种迷离的愿望和期待在里面,这种混乱的期望和理想被加到建筑语汇里面了,实际上我们并不能确定自己的生活空间、自己生活的城市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就出现了城市发展,或者人们的生活状态到了“一半是白领、一半是农民”的地步,或者说一半是城市,一半是农村。一半适合你目前的生活状态,一半不适合你。因为一个城市是有两面的,一半是天使,另一半可能是魔鬼,这时候城市的发展变得很扭曲。

  包括现在的城市管理者也是迷离的,就拿北京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应该算是最重要的一个城市,但是它的规划部门也没有对这个城市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当然不是说一定需要有这么一个方向,也有可能说我们还在摸索当中,但是它毕竟应该有一个大的趋势,不能说一下就开发好几千亩地在一个地方,开发完了突然发现不对,又翻过来,就像平安大道那样,你说拆就拆了,最后两边又开始盖仿古的东西。这反映了城市管理者的迷茫。

  这个城市到底谁的?其实谁都不知道,你说是市民吗,大家知道市民说话肯定不算数,你说是城市管理者的吗,他说话也不算数,开发商呢,他的行为是经济决定的,也不算数,很多的

房地产商也会跟规划局打架,可能那家地产商买的那块地花了很高的价钱,结果这块地规划中有一个学校,等于什么也干不了,但是他买地的时候,并没有告诉他,你说谁是主人,其实钱也不是主人,政府也不是,技术的东西也不是,然后市民呢,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是谁的。

  再有比如北京现在做的所谓城市宽道的划分,实际上就是城市性和城市化矛盾的体现,用的是城市化的方法,就是直接用国外的快速路划分方法,然后直接就罩在北京的城市上了,但是我们忘记了,老北京的城市,不象曼哈顿那样,一个方块区域里面可以自生自灭,可以创造出自身的一块价值。现在路网这么一罩,把北京切成一块一块的,原来北京一块一块都是活的,就是说按照过去北京城的格局,自身是可以活下去的,包括那种胡同,咱们一般说胡同好像是北京的风情的东西,其实胡同并不仅仅是风情的东西,它是为了便于城市的管理和发展。现在相当于把一个活体一点点凌迟了,所有道路的交叉点都被堵死了。

  不是说拿美国的东西直接套北京的道路网就能好,而且北京提出来的道路网的方式特别的可笑,就是一个口号,为什么造这么多的环路,说我们建环路的目的就是通,“通”就是最本质的,其实错了。那个“通”只是一个形式,迅速到达目的地才是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因为路越修越宽,出口又变得拥堵了,四环上可以通畅,但是你会没完没了地在四环上绕,找个出口出去很困难。你可能在环路上就看到你要到达的那个地方,但是出不去。

  因为我曾经为城市决策机构做过咨询,在做一些研究的时候,我觉得你不可能要求市长明白什么城市规划的专业知识,他们要做更宏观的事情,城市规划的只是他的一部分工作,包括城市经济也是一部分,他需要的是拿到非常切实的东西,然后他再去决策。但通常拿过来的就是错的,没有人提异议就马上过了,包括在城市大面积地铺草坪,其实从技术上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小儿科的错误,现在所有的城市都一味地铺大草坪,建大广场,而大广场这种硬制材料铺地的热反射率和大面积草地,和有树的草地的小环境对气候环境应该是不同的,而这一切一切早就有体系化的研究成果出现,可为什么领导没有见到?也许有一些专家和学者去建议,但最后整个的运作机制还是混乱的,大家都是在迷离状态,最后弄得城市也是很乱的,也是没有秩序的。城市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如果这个系统没有一个主题,或者没有一个主导线,或者说不能够提纲携领地看这个城市,建造个城市,这个城市最后可能像PHOTOSHOP里有一项,建图后,打散,再拼接就没有原来的系统化了。

  古建筑保护:把建筑当成语言

  还有城市古建筑保护的问题,我是搞古建筑的,实际上我跟古建筑是特别有感情的,但是我觉得一味强调保护,有时候会和现代的发展有矛盾,而且这个矛盾实际上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已有的东西肯定是会占据现在人的空间,而且毕竟有一些古建的东西,是适合过去的生活方式,不一定真正能够适合现在的生活方式。但是现在我们怎么去做,比如说现在网络时代,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空间?实际上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为什么说各个城市拆建筑会打得那么厉害,一方面实际上我们应该保护,但常常是用保护古器物的方法来对待古建筑的保护,实际上一种是错位的方式。因为历史的东西,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东西,肯定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但是采取什么保护方式是可以商量的,是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法的,哪怕你真的是小院变高楼,我可以不拆,我可以建新的楼把它套在里面,一样是合理的,包括美术馆的后面,那个厅和房子,其实房子设计的时候,如果布局好,可能会出现一个特别出彩的设计,弄不好可以成为世界之最,很好的一个设计。但是因为采用了僵化的、原地保护这种方式,搞成现在这样。我觉得所有的人,没有把建筑当成语言,可以阅读的语言,所以,老百姓没有面对面地去读城市,去读建筑,包括现在媒体上有一些专栏,起名叫城市笔记,或者城市阅读,很多也不是在读它的空间理论,或者说空间上呈现的文化世界,实际上还是停留在某处闪过什么样的女孩,或者什么的,其实还是在讲故事。

  在欧洲,你走在街上,可以看到很多人,他可能不是学建筑的,也不是学城市规划的,甚至也不是学园艺的,老头老太太退休以后可能就是工人,他们就会一个城堡,一个城堡地去读它,把它当成一本史书,我们现在也说那句话,也说“史书”,但是究竟谁去翻了这部史书,其实没有人认真地去读它。徐怡芳(文章提供/SOHO小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建外SOHO简介 (2002/12/03 11:33)
建外SOHO首席设计师山本理显简介 (2002/10/03 14:39)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