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街区,不是单纯的通道 |
---|
http://life.sina.com.cn 2002年12月01日14:27 新浪生活 |
--山本理显访谈 街,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但当它作为一个建筑学被解读时,便具有了极丰富的意义,街区里的每一种物事都是它的组成部分,于是,它成了游走在城市里的有生命的线索,连接着散落在城市里的孤立的家庭。 与山本理显的简单对话,也正与街区有关-- 红石小报:您在《细胞城市》一书中提到“街”是用来整合城市的元素,能具体谈谈街的整合作用吗? 山本:我的做法就是把建筑做成开放的,把一条条“街”穿插到建筑中去。 红石小报:您还有一个观点,认为当前家庭已经不具备社会细胞的功能了,那么您认为“街”能够对这个功能进行补充吗? 山本:我是这样认为的。现代家庭已经不具备最小社会单位的功能了。过去家庭曾经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里有老人和孩子的设施。大家在一起吃饭,互相照顾等等。家庭的崩溃,原有的封闭的住宅观念也要发生变化。一个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住宅的开放,形成一条“街”。这种街有别于那种封闭的、单纯的通道,它往往可以弥补现代“家庭”丧失的一些东西,例如自己家里没有老人孩子的设施,在“街”上可以有这些设施等。所以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街”能对“家庭”功能进行补充。 红石小报:您说过建外SOHO做的是一个“街区”的计划,这是否借鉴了北京胡同的概念? 山本:我说建外SOHO是一个街区,是强调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单调的住宅区。它是一个有住家、有店铺、有办公的一个功能丰富的混合的场所。而北京胡同的概念是和四合院连在一起的。深究起来,本来四合院是封闭的大宅院,胡同是封闭的住宅区的通道。后来,四合院的主人没落了,四合院也就开放了,胡同的功能也日渐丰富起来,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景象。其实,传统上中国有很多城市住宅都是很开放的,混合的。前面是商店,后面是手工作坊,或者楼上是住家等等。SOHO住宅借鉴的就是这样一种形态。(文章提供/SOHO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