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食神眼:厦门的美食之旅

http://life.sina.com.cn 2002年11月13日10:50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奇奇

  “匆匆”这一点对于在开会出差的间隙私下出游而不是自由安排出游的JM来说,应该是深有同感,我也有如此的苦恼,还好其一:厦门并不是太大的城市;其二:我是很善于见缝插针的;其三:我的爱好仅限于吃吃喝喝,对于景观的热情略逊,所以重点比较突出。于是在这短短的四天里,我的袋袋裤横扫席卷厦门街头,现在就我的厦门之行(主要是美食之旅)向JM们略述一二,聊做饭前想象之用,劝君更添一碗饭啦!

  因为时间上的支离破碎,所以我就不按照行程来说了,谨就各处的

美食说说。

  黄则和

  我抵厦的第一天,在酒店扔下行李就跑到中山路去找“黄则和”吃。与整条中山路的店面狭小简单相衬,“黄则和”的店堂也是不甚起眼,但是里面弥漫的香气与喧嚣的人声让这里显得十分红火,老字号的魅力可见一斑。先买券,再用券换购食物,一碗花生汤1.5元,一份海蛎煎5元,如果是海蛎炸便会更便宜一点――3元,香芋包1元,坐定了,开吃!花生汤是这里的招牌货,黄油色的汤上浮着一层花生颗粒,舀起一匙放进嘴里,花生绵软酥香,汤汁甜香适口,实在是美味,但甜是极甜的,所以吃几口便转而征战海蛎煎,大约六寸的平盘整整一盘摆在眼前,我实在是难以想象把这些都塞进我胃里的可能性,那几乎为零,只有吃一步看一步了。海蛎肉混合了鸡蛋液和葱花,放在类似于匹萨铁盘似的煎盘上以旺火煎成,外皮呈焦香扑鼻的金黄色,里面是嫩嫩的蛋黄结合着一种透明的胶质,咬上去几乎分不清海蛎肉与蛋黄的区别,只是在口里溢满了一股鲜香,那种胶质我猜是海蛎分泌出的,与肉皮冻的口感类似,但更有弹性。香芋包紫色的外表看上去就颇为诱人,吃着也是甜糯芬芳。出门的空当突然瞟见有个专买甜食的柜台,立刻倒车,向包里塞进半斤绿豆糕、一条年糕和一盒桔红糕,都是店家自制的。回到酒店忍不住打开依次品尝,绿豆糕松软,年糕清香,最好吃的要数桔红糕,与上海的完全是两种口感,更象橘子软糖,轻软得象是入口即化,带淡淡的橘子香,美味啊!

  吴再添

  “吴再添”我共去了两次,第一次是在火车站旁的SM沃尔玛五楼的美食广场,径直奔到它的招牌下就看着售货员的眼睛坚定地说:“一碗沙茶面!”没想到还分三元和五元两种,三元加一种辅料,五元可加三种,眼睛在辅料里逡寻片刻,要了五元的,于是我的碗里堆起了由瘦肉片、大肠和鸡胗为顶,面上又浇盖了金红色沙茶汤料的美味。先喝一口汤,是略有海腥气的海鲜味道,在鲜中还带一丝辣味,象是本土的咖喱呢。面的口感很似日式的“味千拉面”,不是直直的而是带几丝弯曲,柔韧有弹性。我把所有的配料都埋在了碗底,让它们浸满吸饱汤汁精华,再打捞上来供我享用,这一咬下去,最美味的是大肠,肥而不腻,香溢满口,让人不忍下咽,却又禁不住速速吃下再来一口。端的是美味非凡!第二次是在大同路上的“吴再添”店吃的,依旧是沙茶面,却在汤底里直接加入了大肠和猪红,美味一如前次,令我现在回想仍口齿留香。

  妙香

  “妙香”是以扁食闻名,而它红底白字的招牌开遍了厦门的大街小巷,非常方便,所以怎能不进去尝一尝?在赴厦之前我曾上网查过厦门的特色小吃,对于扁食却有几分窃笑,暗自以为不就是馄饨换了一种称呼吗?待这碗物事端至面前,我仍觉不过是面皮薄至透明,形状精致几分的馄饨,但它在口中打了两个转后我却醒悟了,真的不同。这扁食味道鲜甜,浑然一体,让人只觉甜美而分辨不出究竟是何种馅料混合成的,口感在我感觉与鱼圆或牛丸相近,十分弹牙,混合那一丝甜味,绝对是南方特有的食物,与北方裹菜裹肉、加葱加酱的馄饨完全是两回事,除了都是以面皮包裹馅料以外,根本连近亲都算不上。

  好清香

  “好清香”的“面线糊”堪称美味!把面线寸寸截短,放入汤料炖煮,入口后感觉面线烂软细滑,汤底内的大肠和猪红亦入味十足,汤汁浓洌醇厚,我在不知不觉中就左汤匙右筷子地边吃边喝了个碗空盘空。我总结出的规律:厦门的许多带汤头的食物,在汤底多半会加入大肠和猪红,如果是不喜欢吃这两样的JM,在点菜之前一定要问清楚,当然,我是来者不拒的啦。在“好清香”还点了韭菜合,其形状十分独特,如窝窝头一般是上尖下圆的塔形,与我所知道的北方的状似肉饼的韭菜合大相径庭,它的外皮类似酥皮月饼或千层酥的外皮,十分酥松,里面是韭菜加肉的馅,但是味道我却感觉十分一般,可能是因为给我的是有点冷掉的,也许热一点口感会更加好。

  “南普陀寺”的素斋

  说到“南普陀寺”,我就在讲吃之外要额外多说点它的景色了。从厦大旧校门旁边的寺门进去,放眼看到的就是一片葱郁草地中的白色宝塔和“放生池”。最触目的是雕刻有四面佛的那座塔(不好意思,我没有看简介,看得也不仔细,不知道是不是观音还是其他的什么佛像,不过有一尊戴着唐僧一样的帽子,想来不应是观音吧?),确是宝相庄严,佛像面目安祥,观之便可体会到佛家慈悲为怀的理念。另外围绕“放生池”的有一排白色宝塔,衬映延展如织锦地毯的草坪与池中涟漪微微的水波,煞是好看,我似乎从来没有看见寺庙的庄严景象能够与自然景色这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将庄严的衬托地更加华彩辉煌,将秀美的点缀地更加一脉斯文。“放生池”中的鱼均为黑色,在池水中并不可十分明显地知晓它们的所在,但它们会将嘴露出水面,一张一合,十分卡通趣致,我就坐在池边石栏上和着它们做啜啜状,险些让人以为是什么地方与常人不太相符,皆绕道走之,让我偷笑。“南普陀寺”的香火甚旺,其中许多是年轻男女,想来也许南人相较北人而言,佛教更加普及深入人心,传播甚广信徒甚多。

  “南普陀寺”的素斋十分出名,我站在它木牌做的菜单下含着指头选了半天,最后服务员实在看不过眼,出面帮我讲解,我最想吃的叫什么“竹笙排骨”在那天居然没有做(因为没有吃到,所以菜名不确定,一笑),只好改点了“罗汉斋”、“炒茶树菇”和“普陀面线汤”(我本想点面线的,但据说是炒面线,于是改为面线汤),拿着点好菜的票子进入月亮门,走进似乎是寺庙改建的餐厅,将票交给服务员,坐在桌前痴痴地等。先上来的是“普陀面线汤”,一盆!我顿时惊在当场,抬头眼巴巴地看着端菜上来的小姑娘,人家很了解地笑笑说“慢慢吃”然后飘然而去,我也只能慢慢吃。挑几筷面线盛在碗中,然后用汤匙舀出里面的配菜浇在上面开始吃,确是鲜味入骨,却又不沾一丝肥腻之气,汤汁清澄,延入口中引发所有味蕾的欢声雷动,一时间交响乐在我口舌之间向耳膜传递,也顾不得这许多了,吃啊!然后“炒茶树菇”和“罗汉斋”依次登场,前者是我至今仍引以为憾的,不知道是茶树菇原本的构成就是这样,还是那天烧菜的大师傅火候掌握得稍微过了一点,咬上去有点干干硬硬的,有点象草根,说难以下咽那是夸张,但确实似有难以消化的动之嫌疑,纵然味道的确有野山菌的鲜美,却感觉有点无福消受。而“罗汉斋”则相当妙,里面至少有五种以上的菌类,另外还有胡萝卜、白菜、

木耳、松子、莲子、腐竹等许多配料,最后以发菜勾芡浇汁于其上,端的是入滋入味,这也是我感觉最不象素斋的一道菜,因为菜中醋的酸味十分明显,与川人的酸辣汤有神似之处,而不太相类于我想象中的素斋,不过都没有关系,美味是没话说,更无论归类于哪种菜系了。

  厦大

  写到这里我满额冷汗,因为我知道坛子里的某对伉俪在其中浸淫整个大学时光,我这班门弄斧之嫌太过明显,但是由了另一位JM的鼓励,我就非常非常非常简单地带过一笔。从旧校门进去,我不分方向地信步由走,因为触目的都是洁亮明朗的环境,所以在我看来不必刻意寻访什么。我这么随便一走,就走到了湖边(又不知道名字),湖边的草坪绵延舒展,随处三三两两地或倚或躺或伏或围坐着年轻学生,因为有一个下午的时间可以肆意消磨,我去便利店买了一瓶饮料(“惠而康”的“找茶族”系列之梅子红茶,价格2.60元,美味超值),找了一处树荫下的草坪随地一坐,目无焦点地注视着水光潋滟的湖面,发了一个小时的呆。灵魂似自由跳脱出躯壳,在一旁看着自己静坐的身影,却一丝不漏的将抚面的轻风与草地的清香接收,一恍眼似已是时光偷转,定神再看,身旁的湖光山色却是依旧,真是天上人间,不知年岁啊。拍拍裤上若有若无的灰尘站起身,继续茫无目的地向前走,却发现身旁不停掠过脚步蹁跹的男生女生,那一腔朝气与面孔上年轻的光芒都只是这个年纪这个时期才可以有的,才体会到自己的步伐不知何时已经半永久性地维持在办公室里

高跟鞋的轻敲细扣与日常闲逛时的惫懒疲沓,象这般脚步轻快跳掷若变奏曲的时分已近消亡了。但是心里却并没有太多感伤,因为毕竟了解时间计算的规则,商无可商,榷不得榷,听任罢了。于是自在地在双杠上做了一套久违的杠上操;坐在操场边看了一场在篮球场上踢的足球;关注了片刻本届新生正在学习的新一套广播体操,发现动作是越来越花哨而不实用了。

  手信

  我选了“鼓浪屿”素饼(想买“汪记”,遍寻不获),确实是味道清甜,皮酥馅软,配上一壶茶,绝好的下午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食神眼:“老外”怎样吃火锅 (2002/11/08 10:40)
食神DIY:湖南剁椒自制秘诀 (2002/11/07 15:00)
食神眼:香甜滑软的闽南糍团 (2002/11/07 13:53)
食神眼:京城导吃地图之小吃篇 (2002/11/06 11:39)
食神眼:鼓楼大街的美食之旅 (2002/10/30 09:24)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