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论吃:寒风乍起 羊肉飘香 |
---|
http://life.sina.com.cn 2002年11月06日10:19 今晚报 |
对羊肉感兴趣,一半是因为读了梁实秋先生《雅舍谈吃》中的《烧羊肉》一文,另一半则缘于拜一回族好友所赐,吃遍了本城二分之一的清真饭馆。 北方人吃羊肉最盛的时候是秋冬,一家人围炉而坐,喝一碗羊肉汤,来一个羊肉火锅,吃得五脏六腑都升腾起一股暖意。不过,选在秋冬吃羊肉的意图除了暖身之外还有补身,因为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见《本草纲目》)。 目前市面上供食用的羊肉有绵羊肉、山羊肉及羔羊肉三种,其中山羊肉的滋补作用一向为大众所称赞,在食疗上比绵羊肉更为老饕们所爱。羔羊肉则是指一岁以下的绵羊经肥育后屠宰所得的肉,精肉多,脂肪少,肉嫩汁多,深受欧美老饕们的喜爱。 不论何种羊,都于秋冬时节最为鲜美,盖因立春时寸草未生,羊的食物少,且又处于育种季节,此时羊体瘦瘠,膻味也重;立夏之后,水草丰美,加之育种季节已过,羊肉味道开始转好;立秋之时,饱食了一夏的羊只肥瘦适中,腴美甘甜,烧、烤、涮、炖,无不美味。 印象中老北京人吃羊肉的花样特别多,比如烧羊肉,别处鲜见,老北京的家庭也很少自制此味,因烧羊肉须用“老汤”,而谁家数年煮着一锅汤呢?但羊肉馆和羊肉床子都备着烧羊肉。“羊肉床子”其实是羊肉店的别称,早年羊肉店杀羊后用来切肉的案板形状如同一张床,因此叫“羊肉床子”。过去羊肉店多为回族居民经营,收拾得异常干净。 做烧羊肉最出名的是“月盛斋”和“成三元”,在《都门纪略》中都有记载。之后“隆福寺白魁”、干面胡同“张家羊肉铺”及东四“同义羊肉铺”陆续兴起,各领一时风骚。 现在烧羊肉已很少见了。与酱羊肉不同,烧羊肉是取“上脑”(肋脊)肉斩大块煮熟,捞出晾干后再入油锅炸,炸到外表焦黄,再入大锅加酱油及茴香、豆蔻等香料焖煮。煮好的烧羊肉呈焦黑色,表皮香酥而肉质细嫩,香滑却不油腻。买烧羊肉的时候还可以要求回锅炸一下,油炸后的烧羊肉与刚烙好的大饼是绝配。烧羊肉用的都是老汤,羊肉味道特别浓厚,买肉时会赠送一小碗汤,用这汤打卤浇在面条上,“比一般的牛肉面要鲜美得多”。 烧羊肉是整只羊同烧,其卖法也很特别,羊头、羊脖子必须整个买去,不可以零售;羊排插、羊腱子、羊蝎子(羊脊椎骨)分块出售,也不零切;羊肉是最腴美的,切条零卖;另外心、肝、肚、肠等内脏统称杂碎,以零切为主。全羊各味,不论是下酒还是夹在新出炉的酥脆芝麻酱烧饼中都很美味。 还有一道菜是我到清真馆必点的,就是爆肚。爆肚多取羊肚,有水爆的、有油爆的,有带汤的、有控干的,有蘸小料的、有拌作料的等等各种不尽相同的吃法。 真正意义上的爆肚必须选当日的鲜羊肚,用大火烧滚水,将切块羊肚投入其中,三五秒便迅即捞出,拌以芝麻酱、豆腐乳、韭菜花等作料,最后撒上一把香菜末即成。羊肚中可以爆食的部位较多,肚板、肚仁、肚领、食信、肚葫芦、肚蘑菇、蘑菇头等等。爆肚是要用牙齿而不是舌头来“品”的,羊肚的不同部位咀嚼起来“齿感”是不一样的,有的脆,比如肚板、食信;有的软,如肚蘑菇,初食如胶皮;有的发艮,如肚葫芦;最好嚼的是散丹、肚仁。《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曰:“……(爆)肚即未经煮熟,自成极脆之品,食之者无法嚼烂,只整吞而已。”所以食爆肚并不以嫩为上,而是以脆、艮、韧为至高境界。(文/小丸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