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笔记:留连在北大的春 |
---|
http://life.sina.com.cn 2002年10月28日09:58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holidaydiy欢迎 网友投稿 北京的春天很短暂,脱去厚重的棉衣没几日,便就可以单衣上阵了。但在我的定义里,北大的春天是从我看见第一朵连翘花开始的。 北大的校园绿化得很好,再配上那些雕梁画栋的建筑,可以说不比京城里的许多公园差劲,当然了,这里原本就曾经是皇家的园林。在旧式的建筑门前,总是少不了迎春或者连翘,尽管都是匍匐的枝条和黄色的小花,但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植物:迎春有绿色的枝条,先出小叶子再开花,花瓣是六瓣的;而连翘的枝条看上去象干枯的树枝,四个连成一体的花瓣直接从“枯”树枝上绽放,花谢了,绿叶才现出。所以,初春里最早看见的是一小朵连翘。它们有时很傻,在冬日里,如果连着几天暖阳高照,它们便兴匆匆地赶出来,然后一场寒流,一切又归为肃杀,那些可怜的小黄花就惨兮兮地耷下了头。我总免不了要嗔怪它们的傻,但同时心中又窃喜,因为我知道春天已经悄然而至。 然后,在那些迎着阳光的小山坡上,轻轻扒开撒落的枯叶,便可以发现一株株肥壮的二月兰的幼芽。当然,看过了,就马上再盖好,这是我们的秘密。如果雨水好的话,几天以后,那些二月兰就变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女,揭开校园最美丽的春色。恐怕哪一个经历过北大春天的人,都不会忘记二月兰。记得有一年的春天,我和师妹们曾突发奇想,要采集二月兰的种子,寄给漂洋过海的校友们,让母校的二月兰开遍世界,当然,这一想法后来不了了之,因为植物种子是禁止过海关的。 北大最著名的景观是未名湖和博雅塔,所谓“一塔湖图”,但我最喜欢的却是校园的西北角,那里有一片起伏的小山坡,有几个暗道相连的小湖,因为不是校园的门面,很少有工人前去打理,所以就维持了难能可贵的天然状态,后来发现我记忆中大多数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里。 如果是雨后,你走在这里斑驳的石径上,只要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一些野生的菌类,有些非常怪异,例如我数次见过的,粉红色如手指状的菌子,在北方的其他地方就从未见到过。当然,这些只是体现了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不是提供采蘑菇的机会。 这一带有很多野生的蔷薇,因为没有喷洒农药,在暖洋洋的春日里,便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一只只硕大的蚂蚁在其间忙忙碌碌,知道它们在做什么吗?这需要数日仔细的观察:原来,它们是在播种!从地下的蚁穴里搬出贮藏的蚜虫卵,一粒粒地运到新爆出的蔷薇枝叶上,几日以后,蚜虫孵化出来,蚂蚁便可以驱使它们,获得蚜虫的蜜汁。不过,我很痛恨蚂蚁的这种行为,有时不免进行一番杀戮,否则,这一片地方就将看不见美丽的蔷薇花了。 说到小动物,就不免想起我曾养过的几窝蚕。最初是一位老师的孩子分给我三只如蚂蚁般大小的蚕蚁,如获至宝般地养在实验室里。起初,一天只要一两片桑叶,后来,一天需要十几片桑叶,这好办,湖边很容易摘到的。但三只蚕很快长成大宝宝,并在我简易搭起的架子上蜕变成蛹,再过几天,羽化成了蛾,一公两母,我善良的同学们把它们用纸杯罩在一起,这幸福的一家子便开始轰轰烈烈的造小蚕运动,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历时大约两个月,就差一点成了曾祖父母,害得小湖边的桑树都快成了秃瓢。而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次是和同学们一起偷偷看它们蜕皮,非常神秘,还有一次是我自己拉肚子,整天滴水未进,却仍要提着篮子到湖边去搜寻残存的桑叶喂它们。最终是因为那年夏季我的西藏之行,才彻底中断了造蚕运动,当我从西藏回来时,拉开抽屉,到处都是雪白的桑茧。 当然,提到蚕和桑叶,就不能不说到桑葚。桑葚红了的时候,应该是六月份了。因为校园里的小气候,这儿的桑葚总是比京郊山野里的要肥要大。西北角湖区自然有很多结果子的桑树,不过果子最好的一棵,是在勺园对面的排球场边上。那棵树很高大的,长在球场网栏的外面,树冠却恰好伸到球场里。桑葚红了的时候,正是伙伴们疯玩排球的时候,大中午的,打球打得汗直流,便歇一下,对着树冠一阵乱发球,只听噼啪作响,一只只足有拇指大的紫红的桑葚便纷纷落到地上,我们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从水泥地上捡起就放入口中,真是幸福啊!然后,伙伴们彼此吐着紫紫的舌头扮鬼脸,太阳明晃晃地照下来,一个季节就过去了。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