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游走在广州的天空下 |
---|
http://life.sina.com.cn 2002年09月13日15:22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暂停 对一所城市存在客观的评价吗?或许吧,在离开的时候我们喜欢做个客观的总结。为什么要客观呢?因为客观可以拉开距离,客观是所有个人见解对真理的模仿,意图获得力量。我已经离开了,与此对应的是进入。广州这所我正在进入的城市,让我感到一种潜在的鼓励,以前我从未接触过,它就来自杂乱的楼群之间、陈旧粗糙的立交桥下,和街上表情落落的人们脸上。 真的是这样吗?或许是我变了。只有在回忆的时候人才会意识到到,在人生的某个当口自己曾发生变化,却以为是世界在改变。到现在为止我只熟悉广州的天空下,而不熟悉它的天空。因为要么它下雨,要么极晴无法注视。只在屈指可数的几个黄昏我看到了丹珞MM告诉我的晚霞,出现在白云山上。从我的住处看白云山就像是北京的西山,在秋天的北京,从公司的落地窗望出去,可以一直望见层层的西山。在长安街上我骑着自行车向西。 我真的开始在广州城里逛就是最近这几周的事。虽然历史上曾经于2001年1月出差到此,把5层楼、中山纪念堂、南越王墓、陈家祠、越秀山溜了一遍,在泮溪酒家消费了一把。 起因是觉得手里的几张盘听着不新鲜了。于是到了天河购物城3楼,那地方不错,使广州在我眼中骤然可爱了一个百分点。后来闲极无聊又去逛书店,在中山图书馆后边的地下图书超市里呆了1个小时一无所获,而门口一家小书店感觉倒蛮好,和北京不一样,把书当菜来卖的感觉。这个城市似乎擅长把一切都纳入日常,不压抑。 省博物馆就在中山图书馆旁边,我看见新展览的广告,想着改天再来。 引人兴趣的展览是齐白石画展和三峡文物展。我从冰箱里拿出一个胶卷,站在大师的画前装胶卷,管理人员说不可以照,你是记者就可以。然后很期待地看着我,我没能证明自己是记者,很乖的把机器收拾好。 年初从南昌八大山人博物馆逛出来后翻了两本画册,其中齐白石的还没看过真迹。老人的画给人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天真的童趣,朴拙之态可掬。农具蔬菜草虫这些农家日常物品进入文人画也就是从白石老人开始的。这自然和他的阅历有关,分析文章网上就可以古狗到很多,有兴趣的自可一试。大师画虾尽人皆知,蜻蜓也画得有趣。翅膀不是我们常见的平伸或后展,而是低压前掠,让人想起八大山人的怪鸟,意甚萧索。不过由鸟而虫,遗世之态已无,反给人新奇的逼真感:蜻蜓怎么这么飞呀?啊,是啊,有时候好象就是这个样子的呀。美使人忘了问这种真实是画家捕捉到的还是创造的。 很爽的是随画同展的还有白石印章。我想起了小时候自己拿萝卜刻章。虽然个别石印摆放方向错了,但气息已经浓浓而来,仿佛我站在一个石刻的斗室里。很遥远的,中国气息。此刻我忽然想到中国已经不在中国了,只在一些人心里。 三峡文物展大体上可以这样形容:图片比文物多、仿制文物比真品多。几个汉代陶俑估计不是什么上级别的东西,但看着倒是可爱:汉俑的特点就是放弃细节而捕捉最富于表现力的动作或神态的瞬间,基本上就是抓拍的艺术:) 在展览出口的桌子上放着一本留言册,一个署名学生的孩子写到:三峡文物的美丽已经欣赏到了,保护工作也看到了,可是不修三峡不是保护得更好吗?作为转载者我声明,这是一种极少数的意见。我怀着对少数派先天的同情在本子上写到修这个是要挨骂的。 我终于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闲得淡淡的敲这些字。我想起书店里买的那本小书里说:人不知道该往哪里去的时候,通常就是达到最高点的时候。这话对吗?把它敲出来才意识到这不过又是一句有趣的废话——如果上升是持续的运动,那么一点的最高转瞬就会被下一点超越。 下了一天的雨,停了。广州露出天空,我在广州天空下。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