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丽江:归去来兮辞 |
---|
http://life.sina.com.cn 2002年09月13日14:57 新浪生活 |
新浪网友:徒步旅游 丽江,古称丽水。唐以前是尤氏和束氏的领地,宋末明初始建丽江城。明代土司阿列阿甲归顺中央王朝,蒙明皇加赐姓“木”。因“木”加“口”为“困”,所以丽江一直是中国唯一没有城墙的城。 丽江是怎样的?别人说它是“塞上江南”,是亲切而柔软的去处……是一切的一切。但让我最终决定用我那并不富裕的假期的四分之一留在那儿的原因,是在我们出发前一天晚上偶尔看到的一段文字,那是俄国人顾彼得在不得不离开丽江九年后写下的一段话:“离开丽江的念头对我来说是不可忍受的。在我动荡的人生中,没有在任何地方欣赏过象在丽江那样宁静幸福的生活,对我来说,那是天堂。” 去丽江时,是九月下旬的一个晚上。缪在车上吐光了所有的东西,沉沉地睡了。我则在车上看了一部集血腥,杀戳,战栗和性的典型美国片,需要一种宁静平实的抚慰。虽然一直不太愿意让丽江箍上我的想象,但期待仍是渐泛滥了,因为车窗外的月光是那样的明澈和皎洁,过几天就是中秋了,滇西北的月光总是如此浩浩洋洋横无际崖,可以让人在记忆中鲜活地保留九十年,我不敢期待丽江能如那晚的月光那样鲜活,但如果它不得不被蜂拥而至的游客引诱,变成一个无生命的照相馆的话,我更愿意看见它檐边的衰草,墙上的斑驳。我情愿见它老去,只要溪水的离合间有些儿恍惚的回忆就好。 等车速渐慢,月亮退到一片精美的现代化建筑后,眼前连绵不断的是辉煌的酒店,商厦。楼不高,但从亮晶晶的玻璃门外可以看到里面大理石辅就的大堂,天花板上流金滴翠的光影。下了车后,我们找了间招待所。我开始担心顾彼得的那个丽江已经离我们远去…… 云过·淡墨 古丽水地区位于横断山脉之中,是西部东进的出口,又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西南各部贸易集散的场所,南诏吐蕃两个强敌常年窥视在侧,但战争、掠夺似乎是丽江记忆最远处以外的影子。那个遥远的滇西北的一隅,在秋天晶莹的天下摇曳着金黄的向日葵和大丽菊,森林里渲染了一些红黄,蛋清般油滑明亮的水铮琮着流过垂柳依依的纳西人家门前,天边的玉龙雪山清淅可辨,当然,还有恒古不变的滇西北的阳光,透过树丛被滤得丝般柔滑。纳西人象先世的遗民,离浮燥真远,离白云真近。 纳西人天生有诗人纯粹的气质。纳西流传着一部叫《鲁斑鲁斑》的悲剧长诗,吟咏的是一对情死的青年。因为诗歌极其诱人,所以东巴总挑夜深人静时演唱,还把锣鼓敲得异常紧密,企图掩盖自己的声音,但年青人总会赶来按住棒槌,凝神细听,并长时间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纳西族有个为殉情男女准备的殉情地,就在玉龙雪山脚的云杉坪,那里有森林和鲜花,可以看到雪山温柔的注视。我喜欢这种宽容,它应该只是出于诗意生活的一种诠注。 其实,就连纳西土司,也是诗人。丽江古城,就在他理想化的头脑里精确地展开。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城,是一个中央高四边低的瓦当形,最高处设广场,族人绕场而居,广场处放射形地分布着数百条明渠和暗渠;人们从黑龙潭引来泉水,让它顺着渠在每一条街巷、每一户人家门前迤逦徘徊,铮琮回响。明渠边上搭木桥,栽垂柳,筑精致小居,可以养心怡情;暗渠则可以收集废水。 每天傍晚集市散尽,四方街广场边的水闸被堵上,泉水漫上街道,顺坡冲刷而下,而后顺暗渠流入城外河中。在大研城中的人们以一天中唯一一次的急步躲避,女人或高或低地吆喝着玩水的孩子,小孩子们锐声尖叫,拖着鞋任由水掠过脚踝的时候,老人坐在屋檐下,呷着青梅酒,看着一天的劳累被泉水冲得只剩下一片碎晶留在五花石板的坑洼处。木氏土司一代一代的沉浸在这种诗意的生活中,每日倚门看水光幻灭、云雪飘逸,写着他们的《云过淡墨》…… 恬淡·平静 我们在丽江呆了一天,然后坐车去了中甸,最后仍然回到丽江。对于我来说,它当然不是天堂-----那很遥远;也不是梦中的水乡-----那又太青涩。但大研城是那样的一种安静:再如何飞扬浮燥的灵魂,也可以在它面前栖息下来的。于是我们退掉了在新城的住处,搬到古城一间小客栈栖息下来。 我们住的小客栈就叫“古城客栈”。其实就是古城中很平常的民居,主人把西厢房让出来,供游客暂住。房里干净整洁,房外檐下的雕花触手可及,廊上的木栏栅因年代的久远,早已油光可鉴,可以把手肘支在上面,觑着眼看对面镂空花窗掩映的光景;楼下小小的院子里,却有郁郁的海棠和月季,在照壁上舞弄着清影。 记得早上我独自醒来,拿了相机溜出去。在门口的树下,就可以看见铮琮的泉水从街角那边拐出来。除了带些迷朦的凉雾,连一些枯叶也没有。看着它滑过来,在树下打了一个旋,轻巧地转过巷角的围墙,仍消失在晨雾中。大研城还没有醒,整个笼在淡青的天光中。在巷子深处有门扉轻启的声音,偶尔撩开一些寂静。墙角、水边到处都开满了红的、白的海棠,滇西北的花很娇嫩,似乎风擦过都能在瓣上留下痕迹。 丽江永远是闲适的:无论古城还是新城,你很难看到匆忙劳作的痕迹,很难看到赶路的人,来到这里,会发现自己肩膀变松,步子变慢,鼻息变得柔软,眼光变得温和了,会发现自己原来很想过简单的日子。大研城中常年住着一些追寻者,他们在全国各地旅游,累了就回来休息,卖工艺品赚钱,钱够了再走,累了又再回来。因为丽江有世上最好的东西:有世界上最好吃的白粥,最好吃的汽锅鸡,最好吃的相思菜,但对于和我们同坐在一张餐桌上的老头来说,丽江最好的东西是酥油茶----他说他从深圳飞过来就为了喝这茶:“不喝等于白来。”当然还有在小酒馆里的木栅栏后看见的最好的月。 我们坐在那间酒馆里一个靠窗的位置,轻巧的屋檐下木格窗打开着。中秋前后,滇西北的月很美:象追光灯,能照亮每人思绪中独舞的那个角落。那天的窗外就是这样的月亮,照出大研城低檐回巷中深深浅浅的阴影。对面人家的屋檐下亮着一盏灯,画出桔黄的一圈,安静得连个飞蛾掠过的影子也没有;泉水在外面呢哝地响,成行的垂柳或浓或淡地暈染着墙角边的石板路。丽江,如一段被反复怀念的陈年往事--那样的脸,那样的眉眼,那样的眸子的注视---越久远,越美丽清淅。有那样的怀念,我才有可能安静地入睡,并有力量期待明天。 归去·再来 我们终究是要回家了。一幅大研城的照片都没留下,成了我们再回来的堂皇的理由。但仍然恋恋不舍。走前,去逛了一下,想买些纪念品。城里有很多木刻店,店里除了挂满木刻的东巴图腾,还堆着油画,画上自然是斑澜的大研城的光影。我们在一间店里跟主人攀谈起来,拿出一幅刚完工的木刻。 我从没见过那么漂亮的木刻:没有奇妙的构图,就是东巴文字松松紧紧的排列,它的美,全在于东巴象形文字本身:有种张扬的魔力,我自小喜欢那种东西。这样的作品能让我想起我的所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丽江就是这样,能让你记起一切,包括你对最美的生活方式的定义:自然、艺术、怀念、希望。 我们走的那天早上,大研城仍旧阳光灿烂。玉龙雪山的山巅泊着滇西北的云,一直缠绵到天际。海棠一如既往地展着粉嫩的容。溪水里有几片青青的叶子,在回流处打着转。几个老外伸展着腿脚坐在溪边的露天小茶馆里,晒着金粉般的阳光在写日记,桌子上放着袅袅的热茶。一只金龟子从我的眼前翁翁地飞过。这就是我们走的那天早上。 怀念·微笑 回梧将近一年。很少跟人谈起丽江。我对它的怀念是纯粹的,所以并不容易说出来。只有在一些平凡的日子,如在午后的阳台上收衣服,如在早上的人行道上等红灯,或者什么都不是,只在漫无目的的一个晚上,它忽然在记忆中浮上来,清淅可见,能让我默默地注视和微笑。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