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生活
 新浪首页 > 新浪生活 > 正文

恋恋三峡之美食经历

http://life.sina.com.cn 2002年08月20日09:00 精品购物指南

  三峡之旅美景无限自不言说,而沿途的美食经历倒也十分有趣,不妨说与各位看官,如若下次您也有机会寻访三峡,不妨在欣赏景色的同时捕捉一下渝、鄂两地的美味,相信一定会为您的旅途增添多一份的乐趣和回忆。

    重庆印象:老灶火锅、泡菜、炕土豆

  人到重庆当然要痛快淋漓大吃一顿火锅,涮火锅当地人讲究的是老汤(老灶火锅),即前一拨客人吃完之后,后来的客人接着用这一锅汤继续涮,锅底只有“续”没有“换”,他们认为汤是越涮越有味道,人们习惯成自然,也就丝毫没有了卫生与否的观念。而且价钱非常便宜,目前流行的是“三拖一”——涮品荤菜3元、素菜1元。对于初到重庆的外埠客人,主人们都会记得问对方是否能接受“老灶”,一般都会带客人到一次性锅底的火锅店领略这神奇的美食。

  在重庆的两顿正餐,也许是主人们担心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北京客人不能承受重庆之辣,所以特意安排了较为清淡的饭菜,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如今的京城也是处处闻香辣,不能食辣的人甚至会在朋友的聚会中被视为异类。有在北京食辣基础的我们面队饭桌,个个似乎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主人只好加了一道家常泡菜和自制辣椒酱。结果,这两样东西最先被一抢而光,原产地的吃食果真正宗,味道非别处可比。听重庆人讲,当地做泡菜要用冬天的雪水,而重庆下雪的机会极少,我们22岁的导游小伙说他家泡菜坛里的水自他记事起就没有换过——是20年前的雪水耶!说到此行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要数一样叫做“炕土豆”的最家常食物,一路上从丰都鬼城、石宝寨,到往白帝城路经的

奉节县老城、巫峡醉人的神女溪边的青石古镇,无论是市场上的排档、还是当地的农民家中,看得最多的便是这道菜,选当地特产的小土豆,蒸几成熟后放入加油的炒锅中翻炒,盐、辣椒末等当然必不可少,各地的做法不同之处也仅仅在于锅里放油量的多少。直至此行的目的地——宜昌,仍然在菜单上看到这道菜,只是此时它对于我们早已不稀奇,也再不是徒步三峡最艰苦一段路途时作为我们唯一充饥之物的美味了。

 湖北记忆:炒腊肉、农家菜、夜市排档.

  三峡之旅的第四天下午,我们从巴东换乘水翼船到达姊归老县城,晚餐在姊归新县城就餐,重庆没有痛快吃够辣椒,到了湖北肯定不能再擦肩而过,在我们的要求主人下,为我们选的都是当地普通却很有代表性的餐厅。

  人多主意多,最终六人一组分成炒菜、火锅两张餐桌,只见一个包间两个世界,大家吃得倒也各得其乐。当前京城的湖北菜馆越来越多,而湖北本地到底是什么真面目呢?当然不能放过这个亲身感受的机会。主人帮我们推荐了几道炒菜,一类是原料取自当地无污染的天然野菜的菜肴,比如清炒南瓜叶、地捡皮(一种类似紫菜的柔软絮状野菜);一类是具有鲜明当地特色的菜肴,比如炒腊肉,与北京的青菜炒腊肉不同,他们的配料用的是玉米面与不知什么混合后炸成的渣,再加入碎辣椒共同炒制而成,既有腊肉的荤香,又有粮食的浓香,还有辣椒的香辣,美味无比,湖北腊肉果然名不虚传,无论与什么幅料搭配,都能与其他食材进行融合。

  在西陵峡“石牌”风景区的农家吃的那顿农家午餐更是令人难忘,无论是摊鸡蛋、鸡汤火锅,还是最普通的青菜炒出来的菜肴,味道都与我们在城市中吃到不同,一切源于农民自家散养的禽类和自种的蔬菜吸引力一下增加了若干倍,让我们这些城里的可怜人惊奇同样的原料竟有如此不同的滋味。只是,湖北菜咸鲜特色中的“咸”也在这里表现得原汁原味,到过湖北方知北京的湖北菜改良了多少!临近返京的前一夜,一行人决定领略一下宜昌夜市排档的魅力,经当地人指点我们打车直奔解放路彻夜大排档一条街。街道很长,沿街摆的三排摊位,大概都有一百多米长,从街道一头望去,一眼望不到边,客人多得很,大家就在摊位周围支着的大桌子和矮椅子上津津有味地吃着、聊着。要想知道宜昌目前流行的吃食,恐怕来一趟这儿就明白了十之八九,麻辣小龙虾、辣炒田螺、烤肉串这几种北京夜市的当家品种这里也是热门,只是麻辣小龙虾是去了头的,不论只卖,15元一大盘,味道也相当不错。鲜榨汁、扎啤等饮料的经营者也都卖得红红火火,就连卖花和抱着吉它为点歌客人献唱的大小学生们想来一晚上的收获也该是不错的吧!(文/刘景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吃在北京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新浪生活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3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