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京城影迷迎来冰岛电影周 |
---|
http://life.sina.com.cn 2001年10月16日15:36 北京青年报 |
美国大片的好莱坞模式已经让人看得有些索然无味,不少人开始关注于其他国家的影片,从韩国、日本,到伊朗、德国、瑞典,他们的电影备受赞誉,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拥趸。甚至能欣赏这些电影是有品位,有小资情调的象征。同时世界各国也都在努力抵制好莱坞对本土电影的冲击,电影的质量已经今非昔比。从10月28日至10月31日,北京的观众可以欣赏到风格独特的7部冰岛电影。 要谈冰岛电影,就不能不提冰岛的热心影迷,这个地处北欧的小国人口只有28万,但影迷的数量就有二十多万。因此,要说冰岛是全国人民“倾国而出”看电影是一点也不为过。由于自身的限制,冰岛电影年产量只有两三部,自从80年代以来,大约有50部影片出现在北欧乃至全世界。但是,热爱本国民族文化的冰岛人民为维护本国电影工业的生存,他们总是花更多的钱去看本国电影,这项支出要超过观看外国电影,包括好莱坞影片,许多观众甚至会反复买票去看同一部电影。 冰岛电影诞生于1906年,但15年前,在世界电影史上冰岛电影还是一个空白。1919年,一个来自丹麦的摄制组在冰岛拍摄了一部根据冰岛畅销小说改编的影片《博格一家的故事》。影片中所展示的冰岛美丽风光使人们眼前一亮,意识到电影的另外一种魅力。1944年,冰岛最终从丹麦获得独立后,民族电影业才开始蓬勃发展。奥斯卡·杰斯拉松于50年代拍摄了一批具有记录风格的影片,加布艾尔·阿克塞尔则把冰岛英雄传奇《红披风》搬上了银幕(1967年)。而作为新时代先驱的则是雷尼尔·奥得松的《谋杀的故事》(1977年),人们可以清晰地在其中看到法国新浪潮的痕迹。 70年代末,冰岛建立了电影基金。一批从国外学习归来的年轻导演成为了冰岛电影的中坚。他们拒绝了好莱坞的商业电影,而立足于本国民族文化题材。除了继续把本国的英雄传奇搬上银幕外,还拍摄了不少关于现实生活题材的电影,将冰岛的美丽风光和人们现实中的故事结合起来,使冰岛电影在国际影坛开始声誉鹊起。 80年代以来,尽管冰岛电影一直在经济上处于困境,但由于观众对民族电影不遗余力的支持,顽强生存的冰岛电影仍不断产生出引人注目的作品。如斯莱恩·贝特尔松的《马格努斯》和索尔·弗瑞德瑞克松的《自然之子》均获欧洲电影奖提名,后者还于1991年获欧洲的“费力克斯”奖最佳音乐奖。1992年,冰岛影片《爱情的追忆》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这项荣誉足以让冰岛人为之欢呼、自豪。 中国电影资料馆承办的冰岛电影周将在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举办。这七部影片分别是: 《爱情的追忆》(1991年):本片在1991年获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1992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影片讲述的是一位老农夫的故事。他独自一人居住在冰岛北部,后来决定搬到首都和亲戚一起住,但事情并不像他所计划的那样。 《女仆的命运》(1995年):阿格内斯是村长家里的女佣人,男主人经常对她性骚扰,女主人也认为她勾引自己的丈夫而经常侮辱她。最后命运使女仆成了杀人犯。 《我要爸爸》(1997年):荷瑞弗娜从小就单独同母亲一起生活,她非常想念从未见过面的父亲,母亲说他在国外,但在她10岁生日那天,她发现爸爸在几年前就已经回到了冰岛。 《不留痕迹》(1998年):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体育明星古里和朋友举行了一次疯狂的聚会。第二天早晨,当古里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身边却躺着一具裸体女尸。 《家族的荣誉》(1999年):影片根据冰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哈多拉克斯尼斯的小说改编而成,并由作家的女儿噶德妮搬上银幕。该片曾作为1999年奥斯卡入围影片,并荣获最佳女演员奖。电影讲述了两姐妹和一个男人关于相爱又分离的令人眩晕的故事。 《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1999年):本片根据伊娜玛戈德曼德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的是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帕乌的生活故事。 《冰雪友情》(2000年):影片讲述一个爱斯基摩小男孩漂到了冰岛北部一个很迷信的村庄。由于他奇怪的装束,被村民当成了魔鬼派来的间谍,并把严冬所带来的各种苦难都归结于他的到来。文/本报记者张嘉 |